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 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首页部首页页页页当前位置: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首页
综合新闻 院系动态 青春校园 思政论坛 内大风采
  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


论“三个代表”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和历史地位

内蒙古大学关工委 周呈芳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理论之所以产生,都是时代的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个代表”理论集中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央集体于2000年2月提出来的。
  “三个代表”理论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由于发达国家在与社会主义国家作生死较量中,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进行调整,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相对稳定,社会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共必须与时俱进。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精神、时代特征和时代内容的突出体现。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党政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墨西哥、日本等数十年执政的政党下台,甚至执政近90年之久的我国台湾地区的国民党也下台了。
  在资本主义得到稳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国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通过的纲领提出不再是工人阶级政党,其思想体系在世界范围得到传播和泛滥,深透到了一些共产党中。
  特别严重的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大变化。赫鲁晓夫于1961年10月苏共22大提出了“全民国家”、“全民党”,苏共开始了向社会民主党演变。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的改革,加速了演变的步伐,1990年苏共28大通过的党纲党章不再提“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改为苏共是一个按自愿原则联合苏联公民实施以全人类价值和共产主义理想为基础纲领目标的政治组织,其目的是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由于苏共的腐败,戈氏的唯心史观式的改革,失去了群众,叶利钦查封苏共中央时,广场上聚集20多万人,变成了看热闹的,有的公开支持叶利钦。1991年,苏共下台,社会主义制度被推翻,苏联解体,具有90年光荣历史的苏共土崩瓦解,1800多万党员仅剩18万多人。在苏共、戈尔巴乔夫影响和压力下的一些共产党也向社会民主党演变,丢掉了政权。国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陷于低潮。
“三个代表”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认识深化的结果。
  以上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形成,是国内、党内情况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心任务是领导人民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关键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我们当前的任务是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们改革的目标,变计划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作为领导核心的共产党必须在理论上创新,在实践中建设这样的党。
  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与以前比较,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变化中也出现了下列一些问题:
一些旧的认识过时了,原来的一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失效了。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教育的失误,党群关系出现了新的问题,有的处理得不好甚至很糟,特别是腐败漫延。如贪污(一个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说)我国曾经排在世界的第二位,世界反贪污大会曾在中国举行。
邓小平健在时,就考虑到世界情况、国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情况、国内情况和党内情况的变化,指出,苏联出问题关键在党内,“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在党内。”(《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页)因此,他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立即开始考虑建设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党的问题。但是,邓小平走了,没有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具有高度的忧患意识,肩负历史重任,执政为民,沿着邓小平的思路走下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总结了我党80年特别是最近13年的“基本经验”(《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152页),用改革的精神在党的建设中进行创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紧跟时代,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否则,就会像执政多年的苏共、国民党、自民党等那样下台,甚至被淘汰。(见《论"三个代表"》第112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思想路线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因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一步一步地将党的建设推向前进(参见《继往开来》一书,云继明、刘玉恒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最终形成了“三个代表”理论体系。
  从上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可见这个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回顾工人阶级建党的历史,可见:
  马克思和恩格斯解决了无产阶级要完成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先锋队,以及在当时条件下如何建立了这个先锋队的问题,奠定了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见拙作《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三期、1987年第四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烈,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使命日益提到日程上,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思想上、组织上、斗争策略上、理论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问题,并且在实践中解决了这一问题,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1917年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遗志,按照“特殊材料”论建党,按照他的辩证唯物主义四个特征(规律)去建设一个主要是搞革命搞斗争的党。但是,当时党已经夺取政权,主要任务应转到巩固政权、建设社会主义上来。实践证明,斯大林没有最终解决这个任务,并留下了后遗症。
  毛泽东说,既要革命就必须有一个革命党,并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建党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并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探讨执政党建设问题。但是,从1957年起,“左”的思想抬头,按照“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时,提出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最后发展为“文化大革命”,按“50字”方针建党。这样建党是不可能领导人民搞建设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建党学说中,已经有了“三个代表”中每一个方面思想的萌芽和表述。八届十中全会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刘少奇产生了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是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当时主要任务是建设来建党的思想,提出少数人搞阶级斗争,多数人搞建设。后来刘少奇和邓小平一起,当作最大的“走资派”被打倒,置于死地。
周恩来曾经根据党的性质提出,立党为公。
  文化大革命后,“三起三落”的伟大革命家、理论家邓小平,总结了苏共等失去政权的教训,英明地预见中国的未来和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任,提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将始终站得住。”(《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6页)因而他教导大家,坚定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按照这个任务来建设中国共产党。但邓小平年事已高并离开了我们。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建党学说,并认为,在新的条件下建设党的关键是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为此,党必须体现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作用,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先进的文化,特别是体现用科学世界观武装起来的人的素质建设,因而产生了“三个代表”理论。
  所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所创立的“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的历史根据是党成立以来特别是13年来的经验总结,它的现实依据是当代世界、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情况,因此,“三个代表”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把“三个代表”理论体系写进党章并写进宪法,必将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它与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一起,是我们检验各项工作的试金石,是当代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准。机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所以,用“三个代表”的理论武装,共产党必将立于不败之地,领导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3年9月10日给内蒙古大学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讲课)

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2004(C)
浏览本页请使用800*600分辨率
E-mail:ndxcb@i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