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区 > 珠光湖韵 > 正文

数学系的前期记忆——1950—1980年代的数学系
2023-08-24    文字:


一、梗概

内蒙古大学数学系建于1957年,是当年内蒙古大学建校时所设的7系(蒙语、汉语、史、数、理、化、生)之一。当年,刘世泽任系主任兼党总支书记, 陈杰为副系主任。教师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支援而来,组建成年轻精干的梯队。学生是经全国高考录取的1957年应届考生和1956年已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今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一年后转校而来的学生。这些学生编成两个教学班,按综合大学数学系教学计划同时从1年级开始学习,学制为5年。

1957年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刘世泽、钱居义、苟白涛(数学分析)、郭悦成(高等代数)、席少霖(解析几何)、陶懋颀(物理系高等数学)、叶兆麟(化学系高等数学),北京大学1957年应届毕业生曹之江、陈子岐、吴坤荣、谢育先、吴定璋、孔德卿、章建勋7人受派来数学系参加工作,因暂无教学任务,学校开学后返回母校进修。

自1957年开学至1962年第一届毕业生毕业, 陆续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东欧留学归国学者及内蒙古有关单位通过聘请、毕业分配、工作单位调整等途径进入了一批青年学者、毕业研究生和本科生,充实了教师队伍,他们是邱佩璋、李文镛、王健午、赵光前、邹清莲、张宇铭、韦述萱、刘醴泉、陈天权、刘景麟、刘训善、王云波、杜德生、赵萃魁、徐其伟、赵魁武、张治明、储淑华、李德卿、袁妙恩、庄新华、肖常纪共22人。这些教师们除少数人调往其他单位外,大多数都在内蒙古大学数学系工作了较长时间或直至退休,为数学系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令人怀念的贡献。1962年,数学系首届毕业生倪星棠、胡诚明、叶良才、白书宋、王德兴、吴秀峰6人留校任教,同时,行政管理人员亦得以充实。刘世泽任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陈杰任副系主任,高秀芝任党总支副书记,成连珍任系秘书,陈绍业任党总支秘书,庞婉华任资料员,邹清莲任共青团总支书记(兼)。全系1至5年级共有学生250余名,图书资料充实,一个结构完备、功能健全的综合大学数学系得以成型。

1957年,全国的反右派运动也波及内蒙古大学。数学系的教师陶懋颀因为在原工作单位北京大学的表现(主要是把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的政治报告翻译成中文以小字报的形式张贴),在内蒙古大学进行的反右派运动补课中被定成右派。学生张礼、李波、包家驹、张守德因为在原学校内蒙古师范学院的表现(到有关部门表达转学要求),也被定成右派。虽然他们后来不久被摘掉右派“帽子”,但也给后来的生活、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1961年, 国家开始对国民经济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高等教育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称为“高教60条”。遵循国家大政,数学系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对全体师生宣讲。全系教师的科研教学积极性高涨,形成了以刘世泽为首的常微分方程、以陈杰为首的函数论、以邱佩璋为首的偏微分方程和以王健午为首的泛函分析4个科研团队。以科学讨论班作为基本活动方式,每个团队每周定期举办,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动态,研讨科学问题。有些讨论班为使每个成员都能参加科学讨论,甚至将活动安排在晚自习时间(晚7:30—10:00)举行。全系每年举行科学报告会,检阅教学科研成果。

数学系的教学严格认真。每门课都是教师自编讲义,并向学生推荐两三本参考书。每门专业基础课都配备主讲、辅导教师各一位,学生主要靠听课笔记学习教师讲授的内容。每次课后,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都要在晚自习时间到教室答疑,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建校初期的几年,学校尚未建立预科学制,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一直使用本民族语言教学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必然面临语言困难。答疑时师生交流是极好的机会。数学系的教师们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在答疑时要留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以求既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也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每周都有习题课,分成20人的小班上课,帮助学生完成课程的习题。第一学年的两个期末,专业课考试均为口试。严格执行升降级制度,升级率约90%。数学系以其学风严谨、学生学习刻苦认真、教师奋发上进在全校享有良好声誉,呈现出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

1964年,阶级斗争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旋律。学校内也开展了以“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要求师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和事。该年冬季停课进行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揭发批判运动。这一运动是一次后果严重的折腾,极大地干扰了学校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的中心任务,恶化了人际关系。数学系严格的升降级制度被指责为迫害工农子弟,多位教师因政治原因被调离到中学或中专任教。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数学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刘世泽、陈杰、邱佩璋、王健午在运动一开始便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而受到冲击,部分教师也被波及。原本计划招收的1966级研究生也半途而废,全系停课从1966年春季直到1972年秋季。

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了高考制度,数学系开始进入发展史上的第二个春天。一大批优秀青年进入大学,并开始招收研究生。1978年刘世泽、陈杰、邱佩璋、陈天权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一批优秀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留校任教,教师队伍得以充实。1982年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专业数学物理方向博士学位授权,陈天权任博士生导师。20世纪80年代,数学系先后有刘世泽、陈杰、曹之江出任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分管教学或科研工作,为在全校端正学风、强化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80年开始,数学系形成了以陈杰和赵萃魁主持的模糊数学、邱佩璋和王云波主持的偏微分方程、陈天权和袁妙恩主持的数学物理、曹之江和刘景麟主持的微分算子、王健午主持的泛函分析、陈子岐主持的图论6个研究方向,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一批年轻教师在钱居易、吴坤荣、白书宋、李德茂的带领下一起开展科学计算和计算数学研究,部分青年教师把努力方向确定在运筹优化和计算机应用领域,数学联系生产实际的应用研究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个时期, 除招收大学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外,数学系还举办了研究生班、助教进修班。学生来自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同时,数学系也尽极大努力派出一批教师到更先进的学术单位进修。10多名教师出国或在国内访学。数学系教师的科研论文陆续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奖励,全系呈现出一派蓬勃上进的景象。

进入8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都在蓬勃发展,50年代来校的青年教师也过不惑之年。这些人在大学时代是优秀学生,现在成为内地高校引进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后期,年长的教师邱佩璋、陶懋颀、王健午、刘景麟、邹清莲、陈天权、倪星棠等先后调往内地的大学,一批年轻教师如徐树芳、杨海亮、宋金宝、高连生、董进全、张兆田、贾瑞中、李仲飞、刘胜、尚再久、杨大力等离校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研究。原内蒙古计算中心副主任张克伟来数学系任教,历年毕业的优秀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这时,尽管人员流动较为频繁,但数学系的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依然良好,原有的科研方向队伍健全,充满活力,为数学系的后续发展、特别是“211工程”中的学科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难忘的事

数学系的专业课教学一直没有固定的教科书。每门课有教学大纲界定必须讲授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讲授的方式。听讲、记笔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后复习和教师答疑是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教师答疑的时间一般在课后当天学生的晚自习时间。当年负责教学的陈杰先生向全系学生讲,这种教学方式是最符合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因而也是最高效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每门课程都显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王建午先生讲授的实变函数课是这方面的典型。王建午先生留学波兰,专攻泛函分析,学养深厚,备课认真。实变函数是数学专业最难的基础课,理论抽象,几乎全是定义、定理、证明,而且好多定理可以有多种方法证明。遇到这种情况,先生往往在讲完准备的证明后,根据学生听课的反应即兴再讲另一种思路的证明。如果这门课排在上午第三、四节,则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讲课者忘我,听课者入迷,下课铃声早已响过而人人不觉(或不好意思觉得)腹饥。

建校初期,数学系的教师都年轻,最年长的刘世泽先生只有35岁。年轻教师更像兄长,引领学生学习。陈天权先生24岁时给1961级学生讲授高等代数,只比年纪最大的学生长一岁。刚开学不久,讲到行列式的性质,晚自习答疑时一位学生突然问道:行列式沿主对角线转置值不变,沿次对角线转置后置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在行列式的应用中几乎不会涉及,线性代数的教科书中也不曾提及,学生提问完全出于好奇。陈先生以前没有考虑过,当下给不出确切答案,便坦率告诉学生说这个问题他没考虑过,也没见哪本书提过,但大家可以考虑解决它。果然,下次上课的时候,师生彼此告知对方各自如何解决了这个问题。

数学著作有其独特的行文风格,特别是数学证明过程、公式演算和文字说明交织,完成数学作业恰似写一篇作文。数学系的新生既要学会数学——运用数学定义和定理进行逻辑推理,又要学习“数学语文”——运用中文和数学符号清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推理过程。刘景麟先生的习题课既训练数学思维也训练数学表达,批改作业时连行文不当之处也要改正。

数学系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适时给学生设置挑战。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后引领学生领略更高深的数学观念或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解析几何是第一年的基础课,学起来不太困难。刘世泽先生在讲授了三线共点和三线共点问题后,进一步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直线方程:

ax+by+c=0

把(a,b,c)看作直线的坐标,把(x,y,1)看作点的坐标,借助线性代数的知识理解平面上点和直线的关系,进而把线作为基本元素,点被两条线相交而决定,推导出射影几何的若干定理。这些内容尽管难于理解,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其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数学分析课在学生掌握连续函数和导数概念后,刘景麟先生组织部分学生阅读俄文教材,认识了几个处处连续且处处不可导的函数,并向同学们介绍,深化了学生对函数连续性和可导行的认识。

数学系对学生学业的要求认真严格,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尤甚,为的是给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顺利完成学业。当年的规定是期末考试不及格者在下学期开始前补考,补考合格者升级。数学分析、 高等代数学年补考不合格者必须退到下一年级重修。一位学生的数学分析补考成绩只差2分及格,系里还是决定让他退级重修。这位同学重修数学分析确实完善了自己的基础知识,之后的学业很顺利,毕业之后成了优秀的中学教师,20世纪80年代成为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

数学系的先生们谦逊、崇实,对学生严格而慈爱,对学问持敬畏之心,形成了数学系严谨朴实乐教好学的学风。好的学风是学术团体的金钟罩、防护林、导航仪,使这个团体抵御不正之风侵蚀,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陈天权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专注流体力学的数学问题,应用统计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Boltzmann (波尔茨曼)方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是新思路和新成果。1979—1981年在美国John Hopkins(霍普金斯)大学做访问学者,师从数学物理学界的著名学者 Clifford Truesdell(克里福德·楚斯代尔),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Statistical Physics (统计物理期刊)。内蒙古大学在介绍陈天权先生的一段文字中提到这些事情,并说这些成果对国外学者颇有启发。陈天权知道后立即要求把“颇有启发”一句去掉,他认为启发与否是人家的感受,不应该自以为是,更不能夸大其词。

1982年,数学系申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授权时陈杰先生是内蒙古大学的副校长,主管教学和科研。他本人的学术兴趣是模糊数学,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国家学位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他的资历和能力足以担任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大学数学系的应用数学博士点可由陈杰先生主持。陈先生认为当博士生导师和当教学科研副校长都需要尽心尽力,当时大学教学科研方面拨乱反正的任务十分艰巨,自己身负重要学术行政职责很难再全力以赴做好指导博士生的工作。他向国家学位委员会的专家程明德教授恳切陈词,力推陈天权教授担任了应用数学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

刘景麟先生学养深厚,指导硕士研究生兼顾治学和修身。他指导的硕士论文连续三届都在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微分方程期刊)发表,这种现象在中外学界也不多见。

邱佩璋先生学术思想活跃,不时把新方向、新苗头介绍给青年教师,并鼓励他们开展理论研究或把数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他推荐的网函数插值法被青年教师成功用于描述草原植物群落的水平分布格局,开启了内蒙古大学的植物生态学和数学的合作。

陶懋颀先生多次担任物理系高等数学的教学,深受学生敬爱。该系1960级学生在毕业20多年后聚会时特意邀请了陶先生唯一一位教师,隆重向他表达敬意。数学系的教师能受到物理系学生如此厚爱,这事当时在内蒙古大学校园成为美谈。

如今, 这些在内蒙古大学建校初期创建了数学系的先生们都已年到耄耋,有些人已经作古。他们当年治学育人的修为塑造了内蒙古大学的数学系,他们培植的学风已经成为数学系(当今的数学科学学院)基因的一部分在传承。在内蒙古大学60年校庆之际,记下这些在作者记忆中经历岁月淘湮而依旧闪烁的光斑,作为对先贤的崇敬,对未来的借鉴和警醒。

作者简介

郝敦元,内蒙古大学1961—1966年数学系学生,1978—1981数学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退休教授。


(节选自《珠光湖韵》第三集)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