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东及其系列论文
2018-04-16    文字:社会科学处

王绍东男,汉族,1963年12月生,1985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内蒙古大学教学名师,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昭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

一等奖获得者 王绍东

出版专著《秦朝兴亡的文化探讨》《碰撞与交融: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文化视角下的秦始皇》。发表论文80余篇。一些论文发表在《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南开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杂志》《河北学刊》《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等权威报刊杂志上,一些论文被转载并得到学术界同行的较高评价。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亚洲财团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课题。

获奖成果:1.《秦朝兴亡的文化探讨》,2006年获自治区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2.《碰撞域交融:战国秦汉时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2016年获社科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此外获内蒙古大学科技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获奖成果

系列论文《战国秦汉时期的北方长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等,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

内容提要

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经指出:“研究长城不要只站在长城里边看长城,也不要只站在长城外边看长城,还要站在长城上边看,才能看全面。”这段话对于认识与研究长城富有启发和指导意义。战国秦汉时期的北方长城本身就是为适应中原政权向游牧地区开拓扩张与对付游牧民族南下的需要而修筑的。长期以来,对于长城的研究与认识,往往是站在中原王朝的视角下进行的。实际上,长城不仅对中原农耕王朝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站在北方游牧民族的视角下审视和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北方长城,对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与评价长城,就具有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长城对于北方民族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术界对此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重点分析了战国秦汉时期长城的修筑对北方游牧民族产生的影响,认为:战国秦汉长城的修筑,极大地影响了北方游牧民族,一方面加速了专化游牧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壮大,促进了草原游牧帝国的形成,另一方面则减弱了北方游牧民族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化解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给北方游牧民族的迁徙移动、生产生活造成了阻碍。从总体上看,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抗与斗争中,长城起到了限制和弱化北方游牧民族实力的作用。这也是历代中原王朝大多重视在北方地区修筑长城的原因所在。

该研究成果以《战国秦汉时期的北方长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一文为主,共有9篇系列论文组成,包括《论战国秦汉时期长城的多重功能》(《内蒙古社会科学》2015年2期)、《长城非“中国古代中原政权边界”论》(《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年1期)、《从赵长城的修筑看战国秦汉长城的双重功能》(《邯郸学院学报》2014年4期)、《论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内蒙古大学学报》2014年1期)、《多民族视角下昭君文化的传播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4期)、《秦汉史籍记述游牧民族时充满误解和偏见的原因探析》(《内蒙古大学学报》2015年5期)、《汉文帝处理与匈奴关系的思想探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4期)、《冒顿单于的战争策略透视》(《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5期。9篇论文都围绕战国秦汉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和长城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

选题的意义,研究难度,资料情况,对学科建设和实际工作的贡献及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综合比较等

在内蒙古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多纵横起伏的长城遗迹。著名长城史专家罗哲文把内蒙古长城的特点概括为“三冠”,一是历史悠久,二是修筑长城朝代多,三是长城里程长,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研究内蒙古地区的战国秦汉长城与长城文化,是一个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前人对于战国秦汉长城的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文献资料与实地勘察脱节、对考古资料运用不够充分、往往站在中原王朝的立场上认识长城等问题,我们的研究力图摆脱上述局限,从而把对长城史的研究推向深入。研究内蒙古地区的战国秦汉长城,对于保护长城、推进自治区文化大区建设、开发长城旅游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战国秦汉时期的北方长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一文的研究突破了前人的研究传统,从北方民族的视角研究和认识战国秦汉长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上的创新价值。论文不仅被《南开学报》这样高水平的学术刊物所采用,而且被《新华文摘》所摘引。另外一篇论文《秦汉史籍记述游牧民族时充满误解和偏见的原因探析》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引,说明该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9篇论文自成体系,又各有侧重,以系列论文的方式进行研究,对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都产生了较好的作用,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