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现代法治精神 培育公众法律信仰——校园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2017-12-27    文字:法学院

 

“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校园文化活动项目通过开展系列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校园氛围,旨在培养高校学生的法治理念,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促进和谐稳定、法治校园秩序的建设,努力打造出一个“法治平安校园”。“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现为内蒙古大学重点支持建设的优秀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其中的“模拟法庭剧”等活动入选到了内蒙古大学的第二课堂之中。

一、案例描述

内蒙古大学是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点大学,而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则是内蒙古地区唯一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真正地实现依法治国,首先要培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全体社会成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现状,对建设法治国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自治区的“七五”普法规划,推动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内蒙古大学依托法学院资源,建设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为我区的法治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系列活动方案由“普法宣传活动”、“模拟法庭剧”、“模拟法庭竞赛”、“高院庭审进校园”、“法治开放日”、“法律援助中心”、“青年法治论坛”等主题活动组成。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借鉴我校“六五”普法经验和成果,结合自治区“七五”普法目标和规划,推动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内蒙古大学法学院依托自身的法律资源优势,打造立足高校、面向社会的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兼具专业性和体验性的普法教育模式,为我校的法治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举办“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法治理念,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该项目秉承法治育人的理念,以第二课堂为活动载体,以引导体验为主要方式,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我国的司法进程。

1.活动规划与设计

(1)普法系列活动:

普法宣传活动

2015年12月4日,自治区司法厅普法志愿者总队落户到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大学普法志愿者总队将会组织系列普法宣传活动,深入到社区、牧区,为居民、牧民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普法宣传活动结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一起于每年夏季学期8月份开展。每年确定一个普法宣传活动地区,同当地的司法机关共同完成为期一周的普法宣传活动。

模拟法庭剧

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同学们正确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维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稳定、法治校园秩序的建设,努力打造出一个“法治平安校园”。模拟法庭剧是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精心打造一项融专业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内蒙古大学依托法学院的专业资源,面向全体师生开展的普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模拟法庭剧是由法学院教师进行指导,法学院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案情编排、剧本拟定、视频拍摄、庭审判决、参演排练的普法宣传活动。模拟法庭案例选编主要考虑到案件的专业性及是否贴近学生的经历,它有利于加强和调动参演学生、观摩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法学院的模拟法庭剧于每年12月份宪法宣传周上演。

未来规划:

模拟法庭剧在内蒙古大学公演后,可进学校、社区进行巡演,以达到普及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的效果。

高院庭审进校园

法学院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共同举办“庭审进校园”活动。将大学生关心、关注的各类符合公开审理规定的案例庭审审理在模拟法庭进行,让同学们能够切实感受到我国司法审判的程序,从而提升法律素养,培养法治理念。

法治开放日

法治开放日活动于每年的12.4宪法日在模拟法庭、南区食堂操场开展,届时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可在法治开放日到内蒙古大学南校区参加宪法日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宪法签名、观看模拟法庭剧、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

(2)法治学术系列:

模拟法庭竞赛

模拟法庭竞赛在内蒙古自治区法学院系中没有开展。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在参加了“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后积累了一些参赛经验,在法学院内举办了模拟法庭竞赛,反响较好。不仅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模拟法庭竞赛得到司法实务的锻炼,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也通过观看模拟法庭竞赛激发了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可以说,模拟法庭竞赛培养了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养。

希望通过举办自治区法学院系模拟法庭竞赛,近一步加强内蒙古地区法科大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法治理念。

青年法治论坛

内蒙古大学法治论坛依托于法学院师生开展系列活动。法学专业研究生和青年法学教师积极参与,以法学学生学术引导为核心,培养学生法治理念信仰和法学学术信仰。有最新法律解读座谈会,有影响的法律案件讨论会及学生法律学术论文评选等活动。旨在带动和培养内蒙古地区法学大学生的法律兴趣。青年法治论坛于每年春季学期举行。

(3)法治公益系列:

法律援助中心

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2003年,法律援助中心内蒙古大学工作站是内蒙古法律援助中心授权的呼和浩特市仅有的4家法律援助中心之一。成立以来每年接待了大量的法律咨询,从2011年到2015年接待电话咨询共计1381件、现场咨询共计322件,法律援助案件代理共计61 件。每学期至少深入群众进行一次普法宣传活动。帮助需要法律援助的群众切实解决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同时,由老师带着学生投入到法律援助工作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处理司法实务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的热情。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普法活动:每年的12月4日国家宪法日,为深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精神,我校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师生们深入到社区、牧区,现场接受咨询,就居民、牧民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该活动也是我校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尝试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和社区互动模式的实践之举。

2、活动实施与开展

(1)以体制建设为根基,确保法治教育常态化。法学院立足传承,创新体制,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为加强法律文化教育提供了优秀的平台机制和有力的支撑。

一是成立学校法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规划教育方案和制度;二是组建法律文化教育师资力量,整合了内蒙古大学及其他内蒙古高校的相关学科带头人为法律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发挥学校人文社科学院优势为主导,调动团队,加大力度,同时加强与校外资源的沟通与交流,增强法治理论文化教育支撑,形成教育合力。

(2)以特色活动为重点,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文化教育精品化。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社会主义特色与马克思主义精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全面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树立大学生法治观念。内蒙古大学“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以三个主要系列活动为主线,分别是普法活动系列、法治学术系列和法治公益系列。三个主题各有特色,将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而达到宣传法治文化的目的。

(3)以媒体传播为新亮点,确保法治文化教育立体化。凝练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精华,拓宽传播渠道,搭建教育阵地,强化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建设。学校除了通过传统方式开展法律文化教育外,还通过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力保教育的全面、立体化覆盖。

一是法治文化期刊,法学院创立院刊《法苑》以宣传法治文化;二是法治学术讲座,法学院定期邀请全国各高校知名教授、省内外各级法检系统优秀法官与检察官来校进行讲座,拓宽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加强大学生的法治理论知识;三是法治文化进新媒体,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创建“法漾年华”微信公众号,日常进行普法知识、典型案例以及法治文化知识的推送,为大学生解读法律知识,目的是能够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与文化。

二、案例典型特征与推广价值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依法治国的主体基础是具有法治品质的公民,当今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与法治化进程相比,我国公民的法治品质还明显不能够适应法治社会的要求。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关键在教育,因此法治教育应当成为法治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重要环节。在公民法治教育的各对象群体中,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对未来中国法治化进程将带来重大影响,更应当成为法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法治建设不仅要依靠法科学生的法律素质,更需要全体大学生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1)参与面广。“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作为全校重点支持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获得了全校学生的广泛好评。各系列主题活动,一年举办多场,活动现场观众热情高涨,气氛极佳。目前开展的“模拟法庭剧”每场参加活动学生近50人,观众多达500人;“普法知识竞赛”每场参加活动学生覆盖了全校各个学院的学生。

(2)法治教育。该项目围绕“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普法系列、竞赛系列、公益系列的法治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能够满足学生们多方面、多层次的法治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法律素质的提高,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

(3)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该项目各项活动的参与者不仅有我校法学院的学生,还有其他各学院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其中。“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系列活动全面开展之后,切实为内蒙古大学各学院学生了解法治文化、沟通和交流法律知识都搭建很好的平台,有力地宣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推动作用。

(4)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的“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系列活动,将专业与实践紧密结合,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成长、锻炼的平台。学生通过考察、体验、实践、展示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内涵,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讨论与建议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的“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共涉及九个系列活动。其中,普法知识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获得全校师生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普法宣传活动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被评为全区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的优秀团队;模拟法庭剧今年已成功地举办了四届,影响力也逐渐扩大;模拟法庭竞赛虽未举办,但学院中有多位学生参加过了同类比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拥有一定的办赛经验;普法讲座和高院庭审进校园活动是法学院的特色学生活动,已成功举办多场,反响较好;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2003年,由专门的教师做指导,卓有成效。

在今后的“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要更加注重广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利用新媒体技术及时、广泛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法治教育之中。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不能只是依托于一定时间举办相关活动来完成,更需要经常性、日常性的法治教育来完成。

(1)高校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律素养的过程中,应注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法治理论的营养,使其成为推动大学生成长的内在力量。培养法律意识,并不是一味地宣传和了解生硬的法律条文,而是要解读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高校要系统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中体现出来的法治理念与文化,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具有广泛参与度的方式推广开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传播力度。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将传统教育手段与新媒体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重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充分挖掘新媒体在传播和宣传法律文化上的功效,在运用各类新媒体工具如QQ、微信、微博中渗透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因素,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在校外及社会上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法治文化、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意识。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