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术共同体,合力育人塑人聚人
2017-12-27    文字:哲学学院

 

思想工作是面向人的工作、教育人的工作、塑造人的工作。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关节点,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和落脚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主心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必要保障。哲学学院坚持“全员育人”的指导思想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努力营造育人、塑人、聚人的良好思想政治环境,结合学科特点不断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一、案例综述

1.活动规划与设计

哲学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探索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学+教+创新实践体验”三元支撑的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将“教-学-研-读”四位一体的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融贯于教学之中,实施师生双方共同分享和探究知识的教学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打造学术共同体,组织“爱智之旅”哲学经典读书会和“信仰·航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分享会,以“科学与人文”论坛为学术平台组织系列学术活动,鼓励教师指导本科创新基金、“挑战杯”竞赛,强化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强化学生创新体验,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科研指导。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举办“爱智之旅”读书分享会。“爱智之旅”哲学经典读书会就是在日常教学之余,老师带领学生围绕某一类或某一部哲学经典原著进行深入地研读、讨论、分析和读书笔记总结,实现老师导读、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读书活动采取圆桌会议的形式,以哲学经典原著的读书活动为载体,遵循的基本精神是“回归文本,自由争论”。

(2)举办“科学与人文”学术论坛。哲学学院也将“科学与人文”学术论坛纳入“大思政”教育的版图之中,成为学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科学与人文”论坛是哲学学院创建的常规性学术性平台,旨在汇通科学与人文,透视科学理性,彰显人文精神。通过名师的思想盛宴,萃取前沿探寻意识,凝聚学术研究氛围。

(3)以“学霸宿舍”为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哲学学院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几年来,哲学学院本科生升研率始终维持在50%左右,2017届升研率则达到66.7%,并接连涌现出“学霸宿舍”。哲学学院提炼形成“学霸宿舍”的“三自”教育典型事迹,在学院宣传栏和学院网站进行宣传,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

(4)以宿舍文化为抓手,打造特色学生活动。哲学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项目,着力打造读书会、读书分享会、读书报告比赛、辩论赛、挑战杯等特色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主题迎新晚会。学生们通过参加学院组织的读书会、辩论赛、挑战杯竞赛等特色文化活动,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同学们在实际的学习和活动中做到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活动实施与开展

(1)以“爱智之旅”读书会和学术论坛为载体,发挥哲学学科的育人作用。“爱智之旅”哲学经典读书会以哲学经典原著的读书活动为载体,遵循的基本精神是“回归文本,自由争论”。读书会遵循三路致思历程:一是对原著进行翔实准确的文本阐释;二是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提纯原著返本开新;三是让原著中提纯出的新问题回归哲学史脉络去再次确证。在开展经典著作读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撰写读书报告来深化对研读内容的理解和开展学术训练,通过读书报告竞赛检验经典读书活动的成果,通过“知名教授荐书”“青年教师评书”“学生自主选书”开展哲学经典著作的推送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为全院师生提供一个读书、分享、交流的平台。“爱智之旅”哲学原典读书会自2010年开展以来,每学期开展3-5个主题的读书活动,每学期组织1-2次读书分享会,形成稳定的规模和合理的布局,并组织参与“桃李湖畔·读书会”和“雷蒙读书会”等校内外读书分享活动。以经典原著读书活动为载体的《原典读书活动及“教-学-研-读”四位一体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围绕该主题在《教学与研究》和《中国大学教学》上发表两篇教学研究论文。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内蒙古日报以“师生四年苦读一本书”为题报道了“爱智之旅”哲学经典读书活动。同时哲学学院自2009年举办“科学与人文”学术论坛以来,已举办学术报告40讲,邀请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梁树发教授、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东北大学陈凡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中国社科院李存山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白溪教授等30余位国内知名学者作学术报告。

(2)以优秀榜样为示范引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塑人作用。近几年来,哲学学院本科生升研率始终维持在50%左右,2017届升研率则达到66.7%,并接连涌现出“学霸宿舍”。哲学学院2011级哲学专业学生所住的二号楼131宿舍的6名同学张毓芳妃、刘琪、曲一歌、李慧霞、秦乐和赵丹蕾全部成功升研,被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013级哲学专业学生所住的二号楼129宿舍的6名同学毛晓钰、刘柯含、云月娟、任诗尧、刘雨婷、高嘉遥同学全部成功升研,分别被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以及陕西师范大学录取。“学霸宿舍”典型事迹在内蒙古卫视、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天天看》栏目、内蒙古晨报、掌上内蒙古等媒体平台上被接连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和广泛的影响。

此外,在由学工处主办的“璀璨群星耀内大”内大之星的评选活动中,哲学学院学子也取得了骄人成绩:2013级哲学班王玥、阿日古娜同学荣获第一届内大文艺之星的荣誉称号;2014级张赫原同学荣获第二届“璀璨群星耀内大”内大之星、2013级毛晓钰荣获学术之星、2014级特日格勒荣获文艺之星、李磊荣获自强之星、2015级张翊琳荣获风尚之星、刘思凡荣获奉献之星的荣誉称号。这些榜样在哲学学院的学子成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学院中形成了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学院风气。

(3)以宿舍文化为载体进行学院文化建设,发挥良好思想政治环境的塑人作用。哲学学院一直注重宿舍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进取互助的宿舍文化氛围。大学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是以宿舍为单位的。因此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极其重要。通过雅室设计大赛、文明标兵宿舍评选等活动培育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同一宿舍的各位同学,彼此竞争又合作,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分享,在这样的一种积极、乐观、进取、互助的宿舍文化氛围中,大家你争我赶,互帮互助。哲学学院接连涌现的“学霸宿舍”就是这种宿舍文化的体现和最终受益者。

3. 活动收获与体会。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良好校园风气。“爱智之旅”哲学经典读书会和读书分享会,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生管理机制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提高哲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扭转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而是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习、阅读、思考钻研的新常态,培养了学生学术研究的旨趣和潜质,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积淀和学术训练。二是形成与教学模式改革相互衔接配合的机制,完善“教”、“学”、“研”、“读”四种培养环节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使之成为“三自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推进“全员育人”方案的实施。四是形成热爱读书和学习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回归经典和营造“悦读”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建立以学习、学术为纽带的联系进而为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载体。“科学与人文”学术论坛的设立活跃了学院的学术文化氛围,营造了热爱智慧、追求真理、崇尚卓越的哲院精神,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开拓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前沿、培养学术旨趣,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些举措很好地发挥了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外,延伸到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上,延伸到“爱智之旅”哲学经典原著读书会上,延伸到“挑战杯”竞赛上,延伸到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上。这就使每位教师都全程参与到学生的成长成才的教育之中,既可以及时地化解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又可以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及时有效的咨询,引领学生思想、道德和学术成长,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大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实践,不断地提升了哲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发挥榜样力量,弘扬拼搏精神。“学霸宿舍”典型事迹在内蒙古卫视、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天天看》栏目、内蒙古晨报、掌上内蒙古等媒体平台上被接连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和广泛的影响,激励了内蒙古大学的学子们形成努力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同时在“璀璨群星耀内大”获得标兵称号以及在学院、学校、自治区的比赛和活动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哲学学院的学子们也都为哲学学院广大同学树立了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示范作用。

(3)营造良好宿舍氛围,实现学生综合发展。哲学学院通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辩论赛、演讲比赛、雅室设计大赛、文明标兵宿舍评选、优秀内务宿舍等活动培育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各个宿舍的同学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分享,营造了一种和谐、团结、有爱、互助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以宿舍为基础进行的文化建设活动,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不仅具有理论知识的储备,更有各方面实践能力的锻炼。

二、案例典型特征与推广价值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新常态,完善“教”、“学”、“研”、“读”四种培养环节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哲学学院通过举办“爱智之旅”经典读书会逐渐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为全院师生提供一个读书、分享、交流的平台。随着读书会的影响逐渐扩大现在已经有全校各个学院各个专业感兴趣的同学来参加,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分析问题,交流感悟。读书会的举办培养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热爱思考,求知,求智的自主学习新常态,为日后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积淀。同时伴随着读书会和“科学与人文”学术论坛的举办,哲学学院也逐渐完善了“教”、“学”、“研”、“读”四中人才培养模式。从以往老师讲课,学生被动听讲转变到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共同学习、共同阅读、共同讨论、共同思考的教学模式转变。从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内容到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和目标,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勤于反思的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

2.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引领学生自主“悦读”。哲学学院积极发挥哲学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塑人功能以及良好思想政治环境的聚人功能,全面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举办的“爱智之旅”读书会以及“科学与人文”学术论坛也吸引了一大批全校范围内不同专业的师生来参加,活跃了整个校园的学术氛围,引领学生们从“阅读”向“悦读”转变,即自发阅读,自发思考,自主学习,自我反思。

3.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学促学,在学生群体中影响较大。哲学学院“学霸宿舍”典型事迹在内蒙古卫视、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天天看》栏目、内蒙古晨报、掌上内蒙古等媒体平台上接连报道,在社会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哲学学院通过以优秀榜样为典型示范引领的作用,以学生去激励学生,在学生整体中形成拼搏向上,不断创新,肯吃苦,不放弃的精神,也不短培养了学生们滴水穿石般的进取精神。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哲学学院通过以宿舍为基础举办院级、校级文化活动和比赛,吸引了许多同学前来参加。在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彰显“全员育人”的目标,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之中。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水平,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的目标,让学生全面发展。

三、讨论与建议

1.高校应大力打造学术共同体,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推进“全员育人”方案的实施,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载体。哲学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工作来展开,将“爱智之旅”哲学经典读书会、“科学与人文”论坛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学术共同体建设使学生建立以学习、学术为纽带的联系,通过“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推进“全员育人”方案的实施,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载体。

2.注重以“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班风、院风、校风。哲学学院以“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推动学院文化建设,营造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提炼形成“学霸宿舍”的“三自”教育典型事迹并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班风、院风、校风以及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良好传统。

3.活动形式须不断创新,更加多元,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校园正能量。哲学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应在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不断创新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学术活动,最终让思想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切实走进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内在于心,外在于行。同时应积极利用各类新媒体如微信、QQ、微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院、校园正能量,将“全员育人”教育理念实际落实到学生学习、科研和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了“大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