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 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首页部首页页页页当前位置: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首页
综合新闻 院系动态 青春校园 思政论坛 内大风采
  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
"两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马慧吉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摘 要】"两课"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目前,"两课"的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同在、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并存、模式创新与脱离实践相涵的窘困。因此,可以考虑从更新理念、建设师资、革新内容和强化实践等方面着手加强和改进"两课",以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两课";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等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学校用课程形式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剖析并破解当前"两课"面临的窘困,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两课"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主渠道
  高等学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一中心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高校"两课"应运而生。"两课"通过系统深入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力图造就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优秀政治品质的合格大学生。"两课"的政治性质及其任务注定了"两课"将成为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的主渠道。"两课"的开设极大地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免疫力,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两课"是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
  "两课"教学突出强调的是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这是由其学科性质决定的,是其应有之义;同时,"两课"教学也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这是由其育人功能决定的,是其拓展之义。"两课"不但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的重要路径,而且也是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场域。"两课"教学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以其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以入情入理的思想品德教育感染大学生的内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能加强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学习思想品德课基本理论,不仅能使大学生了解优良的传统道德文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而且能使大学生获得良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与锻造。
  3、"两课"是培养大学生理论素养的主渠道
  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学科,"两课"以其丰富的内容体系成为培养大学生理论素养的主渠道。"两课"的课程体系大体可以分作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题的教育;第二个层面是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为主题的教育;第三个层面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育。[1]这三个层面相互应称、协调相生,共同构筑了"两课"的内容体系。大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两课",不仅有助于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更有助于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后继有人。
  4、"两课"是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主渠道
  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日趋牢固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对社会及周围的事情既关注又困惑,对未来的前途既充满期望又踌躇满志。因此,能否驾驭好这一关键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两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生导向课,是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主渠道。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两课",始终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为己任的;另一方面,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两课",自始至终关注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并逐步引导学生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两课"在大学生树立"三观"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二、"两课"面临的窘困与成因分析
  为进一步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各高校相继对"两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两课"的现状并不乐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目前,"两课"还面临着困扰其发展的三大窘困:
  窘困之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同在
  我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对高校"两课"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各高校一直以来也都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的要求,高度重视"两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国家的高度重视相比,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轻视"两课"的现象。对待"两课"课程本身,大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普遍的看法:第一种,认为相对于专业课而言,"两课"是辅助课程;第二种,认为"两课"是一门无法考核和衡量的软课程,对于将来没有太大用处;第三种看法认为"两课"是一门无所谓的课程,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可见,"两课"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相交织的窘困。
  窘困之二: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并存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若干文件精神,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对"两课"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方面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与共识。与教学改革的成果相并存,目前"两课"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两课"教学效果不佳集中体现在其教学内容的重复、陈旧以及脱离现实等方面。"两课"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使得"两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两课"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使得"两课"教学缺乏现实感和吸引力,加之理论框架的单线条传输的现状,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
窘困之三:模式创新与脱离实践相涵
  在各高校的"两课"教学改革过程中,许多高校创造了符合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各种模式创新更加注重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认同意识,使学生对"两课"由"认知"层次向"真懂、真信、真用"层次提升。与教学模式创新相交织的问题是,"两课"教学始终存在着对实践环节的漠视与轻视的现象。长期以来,"两课"教学方法呆板、僵化,始终未从传统的单项外在型教学模式中转化出来,更是忽视教学对象在理论认知和理论内化上的一致性。无视实践对于理论教学的基础作用,必然导致理论认知无法成功内化为学生的本我思想,最终导致大学生对于"两课"内容的"知而不信"。因此,"两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忽视、轻视和漠视实践的状况已迫在眉睫、亟待完善和改进。
  高等学校"两课"之所以出现上述三大窘困,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仅简述其二:
  成因之一:"两课"教学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
  与其他课程相比,"两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既有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泛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都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校园氛围蒙上了一层阴影。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主导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公利与私利的较量,左右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另一方面,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思维,而"两课"的内容仍停留在旧思维世界中,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浅层次的简单重复必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社会环境变化的不适应,不仅是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两课"现象共存的深层原因,而且也是"两课"教学内容不合理的直接诱因。
  成因之二:"两课"教学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两课"的教学不仅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其教学对象思想状况的影响。大学生是思想最开放、最活跃、最富有激情的一群青年,其求真、求实、求新的意识极为强烈。当代大学生在承继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兼具强烈的竞争意识、崇尚务实的行为方式和注重个性的张扬等特点。这些新的思想动态既是对"两课"教学内容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对"两课"教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新形势要求"两课"教师不仅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厚功底,而且要有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答现实问题和困惑的能力。目前"两课"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理论修养等方面的不适应态,无法满足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教学改革的效果不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脱离实践等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举措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两课",即使暂时面临窘困,也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只能改进而不能放弃。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加强和改进"两课",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1、更新理念是加强和改进"两课"的前提
  理念更新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领导理念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上。就教育理念更新而言,教育者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过程中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真实需求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受教育者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就是要讲解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体现在教学方式上就是实施开放式、互动式和参与式教学;体现在教师素质上就是尊重学生,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体现在教学宗旨上就是时刻牢记"以学习者为中心",塑造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就领导理念更新而言,应逐步实现从高层重视向基层重视的转变;从抽象重视向具体重视的转变;从决策重视向落实重视的转变;从口头重视向实际重视的转变;从教学单位重视向管理单位重视的转变;从软件重视向硬件重视的转变等。就管理理念更新而言,主要是强调重视学生管理人员与"两课"教学人员的信息共享,两者之间的纽带在于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共同关注,二者务必实现分工明确、信息共享和沟通顺畅。
  2、建设师资是加强和改进"两课"的关键
  列宁曾经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2](第52页)我认为,目前"两课"教学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症结就在于教师。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信"与"疑"这对矛盾的解决都要依靠"两课"教师来推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加强和改进"两课"的关键。"两课"教师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育人责任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使命,这就要求"两课"教师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坚信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的魅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根本,这就要求"两课"教师关心时事、紧跟时代,加强理论学习和科研工作,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互促;"两课"教学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而且还应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知识底蕴,这样才能增强"两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一向讲究"言教"与"身教"的统一,这也要求"两课"教师能够做到表里如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革新内容是加强和改进"两课"的核心
  既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学生的理论困惑,又要在受局限的课堂内确保教学工作的生动有效,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认为,革新教学内容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是加强和改进"两课"的核心。具体来看,我们可以通过重点突出与协调发展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点突出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就是指在课程设计上应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为重点,兼顾其他课程的发展。"两课"教学内容应紧紧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条主线,突出政治方向、统筹教学体系,做好课程衔接、做到结构合理、实现功能互补。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就是指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保证内容的相对稳定,又要确保内容对环境的高度适应。静态的稳定可以增强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动态的发展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现实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遵循统一规划,又保持个体差异。在确保"两课"符合教育部统一规划安排的前提下,适当考虑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以及不同年级大学生对"两课"的不同需求。
  4、强化实践是加强和改进"两课"的重点
  建构实践性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实践环节是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的重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强化实践的作用,可以使理论教学走向社会生活,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会理论的力量,增强"两课"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对现实的解释力;在思想品德课中也必须强化实践的作用,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3](第117-118页)强化实践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使道德知识更深一步内化为意志和情感、外化为行为和习惯,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实践环节的着力点在于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积极开辟高校"两课"教育的社会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特色活动,得到"知行统一"的有效锻炼。

  【参考文献】
  [1] 顾海良.《加强"两课"建设,发挥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1999.(1).
  [2] 列宁.《列宁论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3]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作者简介】
  马慧吉(1979- )男,内蒙古兴安盟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理论部教师。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10021)
  联系电话:(0)13171014462 0471-4991552
  电子信箱:mhj1212@126.com

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2004(C)
浏览本页请使用800*600分辨率
E-mail:ndxcb@i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