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 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首页部首页页页页当前位置: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大学新闻网首页
综合新闻 院系动态 青春校园 思政论坛 内大风采
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

刘丽华书记作我校领导班子2005年工作实绩总结报告


 主编:乔旺;编辑:张振杰、白托娅、王彦军        2006.01.05 星期四             摄影:乔旺
  
<<<<<----校党委书记刘丽华教授

  2005年,是我校继续深化改革、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党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快“十五”“211工程”建设步伐,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
  (一)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职责,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断健全和规范党委议事决策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全年共召开党委会8次、党政联席会13次、校长办公会7次。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班子成员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应该说,我校的领导班子是一个政治坚定、求真务实、民主集中、科学决策、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是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大事、议大事,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学校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的全局,按照学校发展的实际和未来的规划,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建设、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努力提高驾驭学校整体发展的能力。2005年,学校党委中心组共组织了10次学习,集中学习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重要文件,认真分析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研究探讨学校的发展大计。工作中,领导班子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开展学校的各项建设、改革工作。召开了第五次教代会,在广大教职工中讨论了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 “三个规划”,发挥了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加快“211工程”建设步伐,加强了对“211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在仪器设备购置、资金使用等方面严格资金审批程序。按照国家“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安排,对我校“211工程”各建设项目进行了自查。积极组织申报了学位点,2005年我校新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新增了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和电子与通信工程等3个工程硕士新领域。在第十批博士、硕士学位点申报中,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示,我校新增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我校新增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完成了农业学校的交接工作,积极进行了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利用内蒙古农业学校已有的土地资源建设新校区,对新校区建设规划进行了多次修改和论证,计划2006年开始动工兴建。同时,领导班子成员还根据分工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确立的联系点制度,定期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深入联系单位、党支部、学生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决策和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
  (三)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了人才工作水平

  学校党政领导始终把人才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在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以建设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学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落实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有关政策,并采取灵活的用人方式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同时注重稳定现有人才队伍,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继续组织实施“513人才计划”,共投入479万元,支持356人开展科研工作和提高业务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今年,在教育部公布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名单中,我校有2人入选。
  (四)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1.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认真准备,精心组织,从7月11日开始着手准备,前后共利用5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3个阶段13个环节的工作。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校建立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领导机构和四级责任制,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和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方案,做到了层层负责,环环相扣。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认真负责,周密安排,督促检查,全力配合自治区督导组开展工作,在保质保量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紧密结合我校实际,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开展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活动。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参加了集中学习教育的各项活动,体现出了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意识。在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认真查找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影响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整改方案,并积极着手进行整改,取得了实效。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了党对学校各项事业的领导,增强了党员师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累了党建工作的新经验,创建了党建工作新机制,提高了党员队伍素质和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加强了党的建设。学校利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一是加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干部开展了认真系统的学习,提高了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合理设置党的基层组织,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校党委根据全校党员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党员教育,增强了广大党员对党的信心和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的意识,坚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3.大力加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制定出台了《内蒙古大学党委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我校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完善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开展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思想教育活动。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精神,采取报告、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对青年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按照“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方针,结合助学贷款工作,加强了诚信教育。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平台,加大旗帜网站、内大新闻网站建设力度,及时更新网上内容,加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原心理测试与咨询中心基础上组建了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坚持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研,今年3月份和9月份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开展了2次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思想状况,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如,开展了主题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期间,举办了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组织开展了以“铁血燃烧的岁月”为主题的演讲和知识竞赛等。召开了我校第八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暨2005年年会,共收到论文47篇,部分论文在网上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我校作为高校代表介绍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4.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成功举办了“五月的花海”第十八届青年科技文化艺术节、“闪亮旗帜,炫彩青春”第四届学生社团文化节和第二届学生社区文化节。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著名音乐教育家刘长福教授等名家名师应邀来校举办讲座和表演,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制定了《内蒙古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动方案》,开设了“师德建设年”专题网页,加大了师德教育、师德宣传工作。举办我校第七届青年教工课堂教学技艺大赛,选派三位教师参加自治区高校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上,分别获得文科一等奖、理工科一等奖和文科三等奖。2005年,我校继续保持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有1人被评为全区师德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1人获得全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五)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1.开展了以教育和预防为主的反腐倡廉活动。为认真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校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通知》。重新修订和完善了《中共内蒙古大学委员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定》、《内蒙古大学关于进一步作好校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内蒙古大学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召开了全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及自治区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会议精神和文件,安排部署2005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知识竞答活动。认真落实了“五不准”要求,加大干部廉洁自律的教育力度。
  2.制定和完善了监督制度。继续坚持干部廉政谈话制度、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部署并监督检查2005年全校处级干部民主生活会。
  3.进一步完善了预防腐败体系。成立了招生监察办公室,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各类招生考试、仪器设备招投标及大宗物资采购等工作加强了监督。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2005年,我校被评为全区内部审计先进单位。
  4.进一步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学校机关工作人员树立和增强了宗旨意识,并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自觉为基层、为师生、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狠抓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加大教学经费投入。2005年,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四项教学经费占本科生学费收入的35.29%,生均四项教学经费比2004年生均四项教学经费增长了11.40%。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我校目前校本部和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仪器设备值为11455万元,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占学校总量的24.4%。
  ——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为3475台,全日制在校生为14976人,百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为23.20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6236个,百生座位数为41.64个。教学用计算机、多媒体及语音教室充分满足了教学需要,为计算机教学和学生上机、多媒体教学、外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设备利用率达到100%。
  ——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目前学校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15,2568平方米,基本满足教学科研用房。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全年吸引高层次人才48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39人;我校在职培养的教师中今年有16人获得博士学位、34人获得硕士学位;今年又选拔了66位青年教师定向攻读研究生,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31人;有162人次参加了在职进修或培训。目前我校1028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138名、硕士424名,占总数的54.7%。生师比为16.5:1。今年我校又有3名博士后圆满完成研究任务,顺利出站。学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订了“合作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协议书”,联合资助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2005年共选拔10位教师出国研修;积极做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报名工作,共有110多位列入该计划。组织开展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普通话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2.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步伐,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认真贯彻教育部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内蒙古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继续推进“本科课程建设315计划”,努力做好本科主干基础课的建设工作。2005年学校评选出18门首批校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门课程推荐参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奖的基础上,有3项教学成果被评为自治区一等奖、6项被评为自治区二等奖,1项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还有1项有我校教师参与的南京大学合作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评选了校级品牌专业16个,12个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
  ——继续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学校通过举办有关报告、讲座、研讨等形式,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广大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实施方案,鼓励和提倡采取多样性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十五”“211工程”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系统项目建设,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了硬件条件和环境,2005年我校多媒体教室已达到58个,共引进多媒体课件30个,自制多媒体课件200个,全校共有240余门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占必修课的40%左右。同时,建设了网络教育资源平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课程资源上网工作。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学校经常举办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比赛与观摩活动,鼓励有条件的课程对双语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学校立项资助了21门双语教学课程,并采取其他措施激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使用双语教学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认定为原课程教学工作量的2倍;选拔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时,优先考虑双语教学主讲教师;积极为双语教学主讲教师提供出国考察、短期学习、培训等机会。
  ——高度重视本科生实习和实训工作。2005年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在三学期制改革中,进一步加强了夏季学期实验、实习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在确保以往实验教学经费的基础上,增拨50万元用于实验教学。进一步加强了各学院实验中心的建设工作,4个实验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继续实施了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项目,今年已组织评审75个项目。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内蒙古大学“十五”本科专业建设规划》,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专业建设步伐,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为适应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急需人才的需要和我校加强相关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已开办15个新专业的基础上,2005年又新增1个本科专业和1个双学位专业,使我校的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更趋合理。学校的《本科教学计划》体现了“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口径较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加强教学管理。按照教育部要求,我校重新制定下发了《内蒙古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招生、注册、学籍管理、毕业资格审定和学位授予、成绩管理、考试管理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2005年还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严把教学质量标准关,有效地保证了我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继续执行《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条例》、《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开题、撰写、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二)重视抓好科研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在抓好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我校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学校把科研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的重要议程,提出了年度工作任务和明确要求。领导班子经常开会专门研究科研工作,特别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针对有关方面提出的意见,决定在科技处设立社科管理机构,拟制定学科团队建设实施办法,努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咨政育人的作用,不断增强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学校重视科研人才培养,设立了“513人才计划”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出版基金等多项校内科研基金,为特聘教授、引进和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不同层次的教学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经费支持。2005年,学校共投入校内科研基金约538万元。学校重视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评估;草地生态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顺利通过了科技部委托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稀土材料化学与物理实验室和网络协议工程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被批准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蒙古学研究中心按照教育部的评估意见完成了为期一年的整改工作,目前正在准备复审。
  2.积极支持教学科研人员申报各类科技项目。截至2005年11月30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16项,获准243项,获资助率为58.4%。2005年按当量计算R&D人员为408.6人,占全校教学科研人员876人的46.6%。截至2005年11月30日,全年共获准科研经费1550万元,全校教学科研人员人均科技项目经费1.77万元。实际到位经费1471万元,人均到位经费约为1.68万元。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科技论文9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20余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鉴定科技成果3项。2005年学校共主办、承办3次国际学术会议、13次全国性学术会议,举办了200余场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为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2005年,我校校长旭日干院士、副校长杨劼教授被评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个人”,草地生态学实验室被评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3.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05年度,我校有代表性的转化、推广应用成果有7项。利用良种家畜试管胚胎工厂化生产和规模化移植技术工艺,在国内多处建立了IVF胚胎移植基地,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鄂尔多斯建成了“绒山羊生物高技术繁育示范基地”,加快了已有科研成果的转化步伐;抗艾滋创新药的研制方面,首次合成抗艾滋病活性高、无毒性的新型抗艾滋双效药用化合物,目前,已制备出GB3的冻干粉制剂,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已向有关单位进行了推介;降血脂一类创新药的研制方面,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两种具有降血脂作用的药用化合物(GB-A和GB-B),目前已同浙江等地的药业公司进行合作洽谈;利用转基因耐贮藏河套蜜瓜的培育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转基因耐贮藏河套蜜瓜新品系,已列入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正在试验推广中;利用抗卷叶病毒转基因马铃薯的培育技术,成功培育出了抗病优质高产的转基因马铃薯栽培种5个,目前已试验推广;超高压静电场分送设备技术,已有了初步转让意向。
  2005年度,我校共有2项专利获准授权,另有5项专利已公布并进入实质审查程序。
  (三)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切实维护学校稳定
  1.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学校不断完善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按照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内蒙古大学学生管理规定》,并将规定印制成册下发相关部门、全校学生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充分利用旗帜网、学生诚信平台、学生刊物、展板等有效载体,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了"学习规定"培训班,对工作在学生管理一线的各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5年我校被评为全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学校。
  2.大力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校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授及专家学者来校举行专题学术讲座,努力开阔师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的水平。在第四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有2件作品获得一等奖、4件作品获得二等奖、11件作品获得三等奖、13件作品获得优秀奖,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夺得“优胜杯”。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上,我校又获得了优异成绩。全国共有来自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00余所高校、1175件作品参赛,我校的6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总成绩列全国第16名,与北大、人大等20所院校一同荣获“优胜杯”,并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参加本次“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中,全国共有32件作品入围决赛,其中有2件作品同时入围的高校共有4所,即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内蒙古大学。这是我校自参加“挑战杯”赛事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校园安全,维护学校稳定。学校党委始终注重维护稳定工作,坚持一把手责任制,本着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努力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在工作中,学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值班工作和信息网络建设,在特殊敏感期坚持执行领导带班制,在关键时刻坚持领导值班制,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及时防范处理不稳定因素,切实把影响稳定的苗头和不安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了学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在学生中开展了安全常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完善了校园“110”防控体系和技术防范措施,组织了消防灭火实战演练,加大了对互联网的监控管理和非法宣传品的清理和收缴工作力度,加强了对校园交通秩序、饮食卫生的管理。全年共进行了4次安全大检查,增设了部分消防设施,维修了1300多具灭火器。投入近40万元,完成了学生食堂和宾馆的天然气管道安装工程,消除安全隐患。2005年,我校保持了良好校园秩序,获得“全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保卫处1名干部被授予“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4.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逐步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形成了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继2004年出台《内蒙古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条例》,2005年初又制定了详细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下发了《内蒙古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考核办法》,实行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毕业生就业情况列入干部考核体系。召开了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大会,交流了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信息网作用,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走访了区内外百余家用人单位,接待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389家,组织了330余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招聘会、面试,主动开拓市场,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教育和指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加强了就业指导课建设,编写了就业指导教材,开发了多媒体课件,举办了就业指导系列讲座,印发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取得了良好效果。截止到2005年9月1日,我校一次就业率为77.6%。
  5.切实做好资助贫困生工作。学校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努力作好“奖、贷、助、补、减”工作。在2005年收取的学费2848.85万元中,按照规定提取了10%用于勤工助学工作,共计284.89万元。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开辟了“绿色通道”,让他们先入学报到上课,然后通过国家、自治区和学校的各种助困措施来逐步解决实际困难。2005年,助学贷款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共为1516人次发放助学贷款899.84万元。此外,本年度学校共发放14种奖学金212.56万元。同时学校为积极吸引和争取更多的社会捐助,出台了《内蒙古大学社会资助贫困生助学金管理办法(试行)》。
  (四)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1.全面推行干部、教职工聘任制。2001年,我校在区内高校中率先实行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实施了《内蒙古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实行了强化岗位、淡化身份、突出业绩、打破职务终身的全员岗位聘任制。在2003年完善改革方案、聘任制的基础上,2005年继续完善岗位管理和岗位聘任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改革措施,加大了聘用制改革力度,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区内外高校改革好的做法,总结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继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本着"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接收的本科生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并逐步规范了合同制人员的管理工作。
  2.继续实行津贴制。2005年,继续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政策,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不断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
  3.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2000年我校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校经营性、服务性企业全部划归后勤集团经营管理,并实行了独立核算,逐步实现与学校的规范分离。原属学生工作处管理的学生公寓划归后勤集团,由后勤集团负责学生社区物业管理,并颁布了《内蒙古大学学生社区工作条例》,对学生公寓的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和保障服务工作按部门进行了分工。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5年,我校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比,与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比,仍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学科建设还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学改革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人才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组建创新团队,增强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需进一步改善。
  2006年是“十一五”建设的开局之年,我校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继续加快“211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改革,按照已定的发展战略规划,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协调发展,为早日把我校建成祖国北部边疆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高质量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实现学校奋斗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力争为自治区科教兴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内蒙古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2004(C)
浏览本页请使用800*600分辨率
E-mail:ndxcb@i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