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助力自治区“五大任务”,推动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提升我校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由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主办,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的“内蒙古阿拉善贺兰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标准(GB 40053)宣贯公益活动”“内蒙古额济纳灌木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标准(GB 40053)宣贯公益活动”于2024年10月9日-13日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CFERN首席科学家王兵及来自全国各地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20余名专家参加宣贯活动。阿拉善盟副盟长、盟行署党组成员刘德翠,盟科学技术局、盟林业和草原局,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额济纳旗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活动。我校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张智慧,生态与环境学院党委负责人、常务副院长王立新教授,学院梁存柱教授、李智勇副教授等参加活动。
在野外现场国标宣贯公益活动中,国标宣贯活动专家组成员和参会代表深入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标国家标准(GB 40053),就贺兰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功能区化、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水、土、气、生各要素观测场建设和配套仪器设备设置等关键工作进行了现场论证和指导;对内蒙古额济纳灌木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功能区化、基础设施建设、地区生态质量等各要素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结合科研项目内容及相关要求对样地进行初选,为后期科研项目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为后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奠定基础。
本次活动还进行了2场室内宣贯。10日下午,室内国标宣贯活动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举行。阿拉善盟副盟长、盟行署党组成员刘德翠出席活动并致辞。王兵主持活动并致开幕词,他指出,国家标准(GB 40053)是森林生态站和野外站高质量、标准化规范发展的国家标准。他强调,森林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而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和研究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环节,这项重要工作要在全国森林生态站和野外站进行科学布局。
我校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梁存柱教授依照国家标准(GB 40053),从区位重要性及自然概况、基础建设条件、标准化监测条件、服务行业监测能力建设、数据应用及成果、下一步建设思路等六个方面汇报了阿拉善贺兰山野外站的建设方案。与会专家针对建设方案进行了研讨和咨询,充分肯定了阿拉善贺兰山野外站的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框架,一致同意通过建设方案审查。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王立新教授作表态发言,表示下一步将根据专家的建议与意见,对标国家标准(GB 40053),进一步明确阿拉善贺兰山野外站发展定位与建设思路,全力推进野外站各项建设工作。
13日上午的室内国标宣贯活动在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举行,会议由王兵主持。额济纳旗人民政府副旗长、胡杨林管理局党组书记、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红英出席会议并致辞。王兵对CFERN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国家标准(GB 40053)是建设森林生态站和野外站的依据,他强调额济纳灌木林这一特灌林在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作用,额济纳野外站的建设,将填补灌木林数据缺失的空白,为生态产品价值实践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我校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王立新教授从区位重要性及自然概况、基础建设条件、标准化监测条件、数据应用及成果、下一步建设思路等五个方面汇报了额济纳野外站的建设方案并作表态发言。与会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了研讨和咨询,充分肯定了额济纳野外站的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框架,并根据国家标准(GB 40053)和额济纳地区的实际情况逐一发表了专业指导建议。
活动期间,参会专家和领导共同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内蒙古阿拉善贺兰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内蒙古额济纳灌木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森林生态系统野外台站国家系列标准宣贯活动基地”“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森林全口径碳中和监测阿拉善山地乔木林分中心”“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森林全口径碳中和监测阿拉善灌木林分中心”“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产品‘四库’大数据源监测基地”进行了揭牌。
此次国家标准(GB 40053)宣贯公益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校贺兰山复合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加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内蒙古额济纳灌木林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标准(GB 40053)宣贯公益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进一步拓展了研究区域,将为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和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又一重要科学研究平台。
(素材来源:科学技术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