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北疆楷模”、全国劳模、治沙英雄殷玉珍走进我校,为师生讲述防沙治沙的感人故事。本次活动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师生聆听了报告。
殷玉珍为师生作报告
报告会现场
生态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锋正主持报告会
【深情讲述】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肯努力奋斗就会成功”。
从“种树能人”到“致富能人”,殷玉珍这辈子跟沙“没个完”。近年来,殷玉珍将治沙和种植业、养殖业结合起来,发展林下经济,将产业收入投到治沙之中。毛乌素风沙变少,雨水变多,气候土壤渐渐适宜种植农作物。她及时转变思维,针对当地土质环境,引进谷子新品种,长出来的谷粒丰满,口感清香,一斤能卖出45元,成为市场上的“高端货”。 除此之外,她还开拓沙漠玫瑰园,谋划发展玫瑰产业链,打造特色产品,玫瑰茶、玫瑰饼……殷玉珍的创新精神仍在继续。她说:“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肯努力奋斗就会成功”。
“宁可种树累死,也不能让沙子把我欺负死!”
1985年,19岁的殷玉珍出嫁来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在这里的一个小土洞里定居了下来,那一刻她也是“嫁”给了一望无际的荒漠。望不到头的沙漠正如她当时的心境一般沧桑无力,她试过离开,有过轻生的念头,但想到家人,想到未来,她说:“宁可种树累死,也不能让沙子把我欺负死!”。从此,她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开荒植绿。
“我就不相信自己治不住这个沙子。”
1986年春天,结婚的第二年,殷玉珍用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唯一一只羊换回600株树苗,和丈夫一起栽种在家的四周。尽管只存活了不到10棵,殷玉珍依然看到了希望。从此,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沙战斗”打响了。她说:“我就不相信自己治不住这个沙子”。除了勉强填饱肚子之外,夫妻俩几乎把收入全部投入种树治沙中。为了得到更多的树苗,丈夫白万祥外出打工,只要树不要钱。她每天最多睡四五个小时,脸上和胳膊上被风沙吹打、蒸烤掉一层皮。每年要穿破10多双鞋,种树用的铁锹、镐头、树剪换了一茬又一茬。一件事儿干久了,她由门外汉变成土专家。她相继让柳树、杨树、侧柏等树种在毛乌素沙地安了家,七万多亩不毛之地由此变成绿洲。
“现在的青年学生有这么好的社会平台,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发展最好的支撑”。
如今,乌审旗的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7.2%提升至32.92%。而作为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区域,内蒙古的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3.21%提高到目前的20.79%,殷玉珍也收获了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华环境奖、全国防沙治沙标兵、时代楷模等众多荣誉称号。殷玉珍说:“感谢党和国家给了我许许多多的荣誉,由于家庭原因,我没上过大学,现在的青年学生有这么好的社会平台,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国家发展最好的支撑”。
【热烈反响】
报告会现场
师生和殷玉珍进行热烈互动
防沙治沙英雄殷玉珍的故事使在场师生深受感动,整个报告厅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报告结束后,大家蜂拥到讲台前,结合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殷玉珍就防沙治沙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互动。师生纷纷表示要以“绿色乌审”治沙群体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为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生态与环境学院2024级本科生曾阿贝:通过听取“治沙英雄”殷玉珍事迹报告,我深深地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殷玉珍提到:“刚开始种树时,周围的人都觉得不可能,但我和家人就认准了一件事,再难也要坚持下去。”这种“认准了就干”的毅力,体现了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这让我想到,我们作为大学生,面对学习和科研中的困难,也应该有这样的坚持。特别是在生态学领域,很多研究和实践是长期性的,需要我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殷玉珍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环境、推动生态恢复绝非易事,但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蕾蕾:殷玉珍,靠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将贫瘠的荒漠化为一片绿洲。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她获奖无数,但是再多的荣誉,没有她自己的生命力,没有她的汗水来的光芒万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片绿洲,永远承载的殷玉珍不朽的精神与顽强的生命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生命科学学院 2021级本科生沈秀颀:今天我参加了殷玉珍事迹报告会,收获很多。殷玉珍和家人一起苦战33年,将7万亩沙漠变成绿洲。正是殷玉珍等治沙人对这种信念的坚持,树渐渐多了,雨水也多了,风沙却少了。殷玉珍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成了名人,但她依然保持着一位农村妇女的纯朴。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不骄不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学习她那种不畏艰苦,坚持治沙33年的顽强毅力;学习她那种敢于向命运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向全国劳模殷玉珍致敬!
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莫穷:殷玉珍的事迹让人深受鼓舞,她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是对抗逆境、创造奇迹的真实写照。正如千千万万治沙工作者一样,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演绎不凡篇章,用行动证明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行性。殷玉珍的事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成为改变的推动者,只要怀揣信念,付诸实践,就能汇聚起磅礴之力,为地球的未来贡献力量。
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梦瑶:殷玉珍的身影,在沙漠中显得那么坚韧和美丽。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有决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宁可种树种死,也不能被风沙欺负死”的霸气;学习她那种敢于让整个沙漠变成绿洲的格局和气魄。
生命科学学院 2021级本科生王永强:聆听殷玉珍的故事,我被深深震撼与感动。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歌,更是一段平凡中见伟大的奋斗史。殷玉珍的故事也让我思考,什么是坚持的意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容易被眼前的困难击退,而她却用几十年的时间诠释了“坚守”的力量。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先进的工具,她凭着一份朴素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篇章。通过这次报告会,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英雄并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那些在平凡生活中坚持不懈、默默奉献的人。我们应该学习殷玉珍的精神,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敢于直面困难,坚持奋斗。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李文娟 摄影:王灿 宿婷 编辑:李文娟 审核:刘雪峰 终审:阿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