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下午,我校在赛罕校区学术会议中心4号会议室召开内蒙古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校长武利民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达胡白乙拉主持。
会议现场
会上,社会科学处处长许晋汇报了《内蒙古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方案(2025-2030)》,重点围绕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增强有组织科研效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贡献、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六大任务,提出推动新发展阶段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举措。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阿拉坦宝力格、蒙古学学院院长吴英喆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分别汇报了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方案,重点围绕建好建强建优学科,定目标、明特色、强举措。
蒙古学学部主任那顺巴依尔、人文科学学部主任李树新、社会科学学部主任丁文英、蒙古国研究中心主任白音门德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李春林聚焦“十五五”期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围绕学科跨界整合、新兴学科布局、学科资源优化、评价机制改革、高水平成果培育、有组织科研提速、创新团队建设等进行了交流发言。
校长武利民讲话
武利民指出,学科是大学的基石,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深厚的底蕴、特色鲜明,曾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如何在赓续壮大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高位推进学科建设、高速实现阶段性跃升、高效提升整体发展能级,使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步伐迈得更稳、走得更快、行得更远,是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武利民强调,“双一流”学科建设是学校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今天,内大作为自治区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更要结合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特别是围绕区域国别研究、模范自治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命题,持续优化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组织机制,探索“揭榜挂帅”攻关模式,要找准学科冲顶的结构性力量,产出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成果;要聚力学科内涵发展,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持续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生态体系;各学院要通过岗位设置加大考核力度,要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多措并举培养一支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文科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标竞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学科建设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夯筑学科基石。
副校长达胡白乙拉主持会议
达胡白乙拉总结强调,文科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明目标、抓落实,扎实推进《内蒙古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方案(2025 - 2030)》的完善和落地工作;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加强有组织科研,凝聚强大合力,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提升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效能,为深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不懈奋进。
我校相关学部主任、科研平台专家,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供稿:社会科学处 编辑:武涛 审核:刘雪峰 终审:阿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