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要览 > 内大要闻 > 正文

双喜临门!我校连获两项国家级奖项


双喜临门,实力彰显!我校在推动民族语言信息化与媒体深度融合的科技前沿再传捷报!近日,我校飞龙教授团队研发的“汉蒙双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新闻制作平台”“基于深度学习的汉蒙视频字幕译制系统”分别荣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实现了从“视听译制”到“新闻制作”的全链条技术突破,彰显了服务国家战略的“内大力量”。

荣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近日,2025年度“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由我校与内蒙古日报社联合研发的“汉蒙双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新闻制作平台”项目荣获二等奖。这是内蒙古大学首次获得该奖项,标志着学校在多语种智能化和媒体深度融合领域的技术创新实现历史性突破。

我校飞龙教授领衔的研发团队,依托深度学习、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与虚拟形象驱动等前沿AI技术,构建了支持汉语与蒙古语双向自动播报的智能新闻生产系统,该平台实现了新闻稿件自动翻译、语音生成、虚拟主播出镜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显著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覆盖面与可及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办,是经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备案的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也是我国新闻传媒领域唯一的全国性跨媒体科技奖励。该奖项旨在表彰在新闻科技研发、技术应用创新及传媒产业变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被誉为推动我国新闻科技进步的重要风向标。本届评选竞争激烈,共有605个项目参与申报,经评审委员会评定,共有181项项目获得2025年度“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8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79项。

荣获第四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

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第四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我校飞龙教授团队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合研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汉蒙视频字幕译制系统”,在“智能字幕与译制”赛道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这一成绩充分彰显了内蒙古大学在人工智能与民族语言信息化交叉研究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技术优势。

该系统的研发团队由我校飞龙教授领衔,依托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视频修复等前沿AI技术,融合蒙古文大模型、蒙汉机器翻译以及蒙古文智能输入法等行业应用软件和通用软件,通过智能化手段有效破解了中文影视新闻媒体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壁垒,实现了中文影视内容(如电视节目、电影、动画片等)向蒙古语节目的全流程自动化译制,为拓宽民族语言智能信息化和内蒙古自治区影视产业智能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次获奖是内蒙古大学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不仅体现了学校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也为广播电视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贡献了“内大智慧”。

本次大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旨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深层次融合应用,构建行业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生态,共设智能生成与制作、智能字幕与译制、智能修复与增强、智能推荐与个性化服务、智能检测与审核等5个赛道。

供稿: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编辑:武涛     审核:李文娟     终审:阿茹娜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