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在契丹小字发现100周年之际,蒙古学学院举办“契丹文发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我校契丹文研究青年学者、契丹文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布仁巴图教授、哈斯巴根教授、包文胜教授、斯琴巴图副教授等参加了线下会议。吉林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学院、河套学院等院校的青年学者参加了线上会议。
1922年6月21日,比利时神父凯尔温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现属巴林右旗)发现用契丹小字篆刻的辽《兴宗皇帝哀册》及《仁懿皇后哀册》,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尘封数百年的契丹文字重见天日。在著名民族语言学家清格尔泰教授和陈乃雄教授的带领下,我校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契丹小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绝学不绝,后继有人。如今,在契丹文发现100周年之际,蒙古学学院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为即将召开的“契丹文字发现一百周年暨第五届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做好前期准备。
开幕式由吴英喆教授主持,介绍契丹文字被发现的经过,分析我校契丹文研究现状,展望研究前景。会上宣读学术论文《内蒙古大学的契丹文字研究》(内蒙古大学吴英喆教授)、《契丹大字音义举隅续》(内蒙古大学吉如何副教授)、《关于库莫奚的族称》(内蒙古大学齐达拉图副教授)、《契丹语助动词“给”考》(赤峰学院赵哈申高娃)、《契丹语助动词“在”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包阿如那)、《<北大王墓志铭>所见若干契丹大字考释 》(内蒙古民族大学苏龙嘎)、《关于几个契丹小字原字的拟音》(内蒙古大学彭鞑茹罕)、《鸠占鹊巢:奚人集团与契丹建国》(吉林大学博士后吴翔宇)等16篇。相关领域专家从各自研究视角出发,点评发言,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吉如何副教授主持论文宣读环节,青年教师彭鞑茹罕主持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