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区 > 桃李访谈 > 正文

做逆风飞扬的种子,把根深植在北疆大地——致敬李光鹏教授和薪火相传的“内蒙古大学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团队”
2022-03-30    文字:田梅林 编辑:李文娟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关于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认定结果,我校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他所带领的团队为我国以牛羊为主的草原家畜生殖调控和生物育种的高新技术研究的进步立下汗马功劳,黄大年精神在他们的身上熠熠闪光。走近李光鹏教授和他的团队,探访和揭秘“牛羊家畜”背后的故事。

 扎稳教育根基

“内蒙古大学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忘我的工作热情是本团队师德师风建设的鲜明特点。带头人李光鹏教授多年来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事业,为了团队发展呕心沥血,高血压、糖尿病相继而至,无论是在高强度、高压力工作下晕倒住院,还是鼻子有恶化风险医生建议手术的情况下也没有使他意志放松,始终绷着一根团队建设发展的弦,稍微恢复一些或是通过药物控制就再次投入工作中。这种忘我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团队成员,并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面对国际百年不遇之大变局,面对国外对我国科技打压与“卡脖子”,李光鹏教授教导学生要有家国情怀、志存高远,我们有能力发展新理论、创制新技术,为国家动物种业做出贡献。十几年间,李光鹏教授带领的团队不放弃、不掉队,承受着长期见不到业绩的压力,终于取得黄牛生物育种领域的突破,为我国黄牛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创出一条路。事实胜于雄辩,科研上的突破很好的教育了青年学生,在师生团队中形成了爱国敬业、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在团队推动下,设立了动物学本科专业方向,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培养方案,兼顾了基础课程和前沿进展。团队老师承担的本科生课程有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等课程及相对应的实验实践课程。“哺乳动物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虚拟仿真实验”入选首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本团队利用科研促进教学,利用教学提升科研,为实现教学和科研完美结合、相互促进打下良好基础。根据多年来动物学专业研究生理论教学的现状和多数研究方向的需要,李光鹏教授组织团队教师编写了《动物解剖学、组织学与生殖生物学简明教程》,本教程对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胚胎工程、繁殖育种等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十分必要,在几年来的教学应用中效果良好。自2015年开始,李光鹏教授组织团队教师成立了“哺乳动物生殖工程学”专著编写组,将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形成了权威性系统性的学术专著,这是国内首部哺乳动物生殖工程领域的大型学术专著与工具书,该书于2018年10月出版。

生长育人的情怀

在创新创业的时代潮流中,李光鹏教授团队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用心用情呵护青年学子的梦想。团队教师说:“我们的实践教学应该‘广开资源、延伸时空、拓展内涵’,教师不应是学生创新创业的旁观者,更应该是创新蓝图的参与者、谋划者,学生梦想的点燃者。”团队的科研工作是与牛、羊打交道,十几年来团队带头人李光鹏教授等资深教授始终坚持工作在一线,亲自带队开展现场工作,保证了十几年来真实科学数据的积累,也系统培训了学生育种技术与技能。十八大以来,指导国家级、自治区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项,其中2项国家级创新项目成绩优秀,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李光鹏教授以培养具有学术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基本目标,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以研究课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科研问题上,形成自己的创新性研究方案,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又让学生学会独自思考,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团结合作品质,牛羊生殖与繁殖研究极为复杂,任何一件科学课题,都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小组能完成,需要多个学科、多个团队的有效而积极协作。因而,以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只有把从事基因与分子、配子与胚胎、胚胎移植与繁殖、饲养与管理、营养与疾病及生产与管理等多方人才联合起来,方可完成一件家畜品系或品种培育工作。从合作与实践中,学生们体会到合作与交叉融合方能产生创新思想、创新技术与创新成果,把论文真正写在羊舍里、牛圈里。学生经过课题研究全过程,提高了创新能力,掌握了先进实验技术,培养了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学会独自思考、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坐得住板凳、忍得住诱惑的个人品格。要求研究生坚决杜绝学术造假,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实事求是记录总结科研过程并发表科研成果,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团队近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129名、博士研究生36名,均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才能。 

绽放团队成长的花朵

从起于微时、艰辛探索,到如今在勇立创新创业潮头、抢占科研育人前沿,这一系列梦想成功的背后,有科研前辈老师奠定的基础,有团队老师们的同心同德、携手共进,也饱含着团队带头人李光鹏教授的智慧和胸怀。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团队负责人李光鹏教授,作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前不久荣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多年来,他扎根草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身教育科研事业,带出一支坚守边疆的现代家畜育种科研团队。团队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和开发家畜种质资源、攻克良种“卡脖子”难题,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家空白,并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为我国牛羊生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带头人,他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关键时候为团队的科研发展把方向、做决断。

作为负责人黄民教授秉承团队光荣传统,不遗余力地提携青年人。团队建设早期,团队教师专业方向相对单一,主要以生殖生物学和生殖技术为主,随着人才培养需求和科研项目对专业交叉性要求的提高,尤其是转基因育种课题对专业方向的多元化要求更高,单一的研究方向明显不能满足要求,为了使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和梯度更趋合理化,通过人才引进和自主定向培养的方式进行队伍建设。在他的力主和倡导下,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奖励激励机制,构建起多层次、分段式教师成长发展路径,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和创造空间。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近年来,引进动物遗传育种、胚胎工程、动物营养与疾病防控方向的骨干人才和优秀博士8名,进一步完善团队专业结构。自主培养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B1岗特聘研究员1名,入选万人计划人才1名。目前团队教师1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教授4人,特聘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讲师7人,实验师1人。

灌溉创新使命之水

在鼻子濒临恶化情况下手术后恢复期内仍然不忘工作,大病初愈就在家中组织学生汇报并指导课题……以上电影般的镜头都是内蒙古大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李光鹏教授团队老师们真实的人生经历。5年、10年、20年……他们将梦想扎根绿色草原的沃土,用勤奋、责任和爱浇灌,不知不觉中花开次第、硕果满枝。内蒙古大学家畜现代生物育种团队在克隆与转基因克隆存在的重编程效率低与克隆动物出生率低等关键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为重编程技术服务于动物育种和干细胞再生医学应用提供了新途径,发表于“EMBO Report”、  “J Pineal Res” 、“FASEB J”等期刊。

并且,在李光鹏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创新家畜繁殖技术,引进和发展我国奶绵羊产业,推动高科技服务于民,助力农牧民实现小康。目前,以技术支撑参与共建了蒙天然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丰东知盈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创美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3个奶绵羊繁育联合研究基地,新品种培育群体超过万只,已形成国内最大的“蒙古奶绵羊”新品种培育和生产群体,并开展了绵羊奶试生产,成功填补了我国奶绵羊种源和绵羊奶产业2项空白。

另外,团队致力于创新和开发家畜种质资源,攻克良种卡脖子难题。李光鹏教授带领团队以蒙古牛、鲁西牛和西门塔尔牛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手段,开展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创造性培育成功生长快、肌肉发达、产肉率高与肉质好的新型肉牛种质资源。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生物育种手段培育成功的肉牛品系。该项成就被专家们评价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对于我国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增强我国畜牧种业自主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肉牛育种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7篇,获得授权专利3项。不仅如此,团队刘东军教授课题组运用基因编辑技术解决了提高产绒量与保证绒毛质量之间的矛盾。这将为绒山羊的繁育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探究促进绒毛生长的机理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研究论文43篇,获得授权专利2项。

结出科研的丰硕成果

“科研的责任最终是报效国家,造福社会。”李光鹏教授告诉他的学生,科研报国是团队几代学者接续锻造的梦想,他们怀揣质朴传道授业、躬身求索,在以牛羊为主的草原家畜生殖调控和生物育种的高新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累累硕果,形成鲜明的特色。十几年来,经常冒着严冬和酷暑,与牧民手把手传授繁殖与健康养殖基本技能;连续数月与企业人员一起解决牛羊繁殖、难产与幼畜存活等瓶颈问题。把分子标记、胚胎移植应用到赤峰圣泉牧业的西门塔尔牛生产,繁殖优秀西门塔尔牛3000多头,使圣泉成为赤峰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带动200多户农牧民提高肉牛养殖技术和经济效益。李光鹏教授团队真正把家畜繁殖高科技技术落地应用,在广大牧区与牧民中引起强烈的震撼,大大激发了广大牧民对生态养殖的热情,大幅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为助力农牧民全面实现小康做出突出贡献。

他们与内蒙古赛诺羊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动物克隆、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集成化技术体系,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杜泊种羊繁殖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杜蒙羊生产基地;在兴安盟、呼伦贝尔、锡林浩特、乌兰察布、呼包地区均得到推广,年生产胚胎30万枚,年生产杜蒙羊200多万只;建立内蒙古内大赛诺羊业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杜蒙羊生态型养殖模式”的羔羊早出栏4-5个月,实现了两年三产,受胎率达到75%以上、羔羊成活率达到95%以上;以科技助推羊产业振兴,带动近3000户牧民增收致富。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第九届大北农科技创新奖。

目前,奶绵羊产业已在内蒙古多地、新疆、甘肃、河北等地推广,极大地推动了农牧民致富的步伐。“养好奶绵羊,致富喜洋洋”在内蒙古丰镇市及周边地区成为新的养殖热点。奶绵羊新品种的培育和产业化,开创了我国奶绵羊与绵羊奶产业,为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乳业振兴”提供新动能,同时为国家奶业多元化、高端化、品质化发展注入新活力。研究团队连续多年深入绒山羊原种基地开展绒山羊繁育研究工作,与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白绒山羊原种场)等绒山羊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竭力推动绒山羊产业项目的推广和示范,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完成技术骨干和农牧民的培训工作,为我国农牧民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等方面做了重要贡献。

他们都不认识黄大年,但是大道至简,万殊一辙。在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研高峰过程中,在恪守使命担当、助力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在精诚团结携手共进、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他们早已心心相印,灵魂契合。风物长宜放眼量。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黄大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纯粹、最赤胆忠心的科学家。我们就是要在全体教师中弘扬黄大年精神,引导和培育更多的黄大年式的老师、黄大年式的团队,从而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