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区 > 珠光湖韵 > 正文

尊敬的师长学习的榜样
2023-08-13    文字:


在内蒙古大学的校园里,人们经常看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手执拐杖,迈着艰难的步履,一步一步地从宿舍区走向图书馆或办公楼。他是在散步吗?不是,他是去工作。他每天拖着半瘫痪的身子,在为建好内大图书馆而忘我地工作着。他就是内大图书馆馆长伊锦文同志,他也是我们50年代初在伊克昭盟中学时的老校长。他是我们的尊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我们党的60诞辰前夕,年过花甲的伊锦文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他的学生,我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伊锦文同志入党是他忠心无二地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教育事业、特别是为蒙古民族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的结果。伊锦文同志出生在内蒙古土默特旗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从小靠亲友接济上学读书。他生长在旧社会,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特别是民族压迫的痛苦,在他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40年代,他在北京读书期间,和地下党组织开始接触。中共党员毕力格巴图尔同志曾启发他的革命觉悟,他为地下党做过一些交通工作,也曾遭到敌人的跟踪盯梢。这一段简单的经历,使他对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来由于亲戚去世,经济来源断绝,不得已于1945年10月回内蒙古伊克昭盟中学任教。

他怀着满腔热情想为民族教育事业做点贡献。谁曾想五六百学生的伊克昭盟中学,蒙古族学生只有几个人,名册上虽有一百六十多人的名字,实际在校学习的寥寥无几。伊锦文同志向学校当局提出,伊克昭盟中学不招收蒙古族学生就等于形同虚设,要求扩大招收蒙生。他也和各旗联系,争取多招点蒙古族学生。放假时,他给学生布置招收蒙古族学生的任务。蒙古族学生文化程度低,他建议学校开设补习班;蒙古族学生经济困难,他配合学校向有关方面要求特别经费,给予补贴;放假时,有的学生经济困难,他配合学校向有关方面要求特别经费,给予补贴;放假时,有的学生生活困难,没有路费回家,他就把自己的工薪分给学生做路费;有的学生没有衣服穿,他就把自己的衣服脱给学生。总之,为培养蒙古民族的知识分子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

他每周把蒙古族学生集合起来,讲蒙古民族的历史,讲蒙古民族遭受三座大山和遭受王公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特别是讲蒙古民族的牧场被掠夺开垦的情况,以激发蒙古族学生的阶级觉悟和民族觉悟。当伊克昭盟中学迁到包头以后,国民党反动派时常肆意迫害学生。有一次,包头警备司令部荷枪实弹的军警,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学生时,伊锦文同志带领学生坚决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竟用刺刀威胁伊锦文同志,于是同学们群情激奋,齐心协力以武力自卫,终于把这些反动军警打得头破血流,抱头鼠窜。事后,他带领学生举行罢课,发表宣言,揭露反动当局迫害学生的罪行。后来,他又组织学生到归绥向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请愿,迫使国民党绥远当局向学生赔礼道歉,赔偿了医药费,还答应惩办凶手,斗争取得了胜利。

1949年,德王在阿拉善旗搞所谓内蒙古自治,并派人来伊盟中学拉学生参加,伊锦文同志断然抵制,使德王的企图落空。不久,中共伊盟工委派人指示伊锦文同志,要把学校维持好,不要让散了,并两次派人送来大烟土一百两,以解决经费之难。为了维持学校,伊锦文同志发动教师和学生护校,并在乌伊两盟进行募捐,有的给牛,有的给羊,也有的捐钱,学生均以公费学习,高中教员月发工薪五元,初中教师月发三元,就这样总算把学校给维持下来了。不久,他又秘密到丰镇向绥蒙政府汇报学校的情况,奎璧、苏克勤同志接见了他,鼓励他把学校维持下来,表示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这一切使他对党更加敬仰和忠诚。他回校后,反动派觉得他和一些学生们的行动可疑,企图在学校里逮捕他们。为了保护新生力量,他当机立断让学生提前毕业,送回乌伊两盟参加革命工作,挫败了敌人的阴谋。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境况仍然是困难的,特别是经费来源十分困难。伊锦文同志积极招聘一部分有真才实学的教师到校任教,向乌伊各旗呼吁选送学生,向各方面请求办学经费。在党的关怀和支持下,伊盟中学坚持下来了。1950年,伊锦文同志到内蒙古东部区参观以后,东部老解放区民族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他回来以后,为了发展伊克昭盟的民族教育事业,筹备伊盟中学迁回东胜的工作。他亲自主持了伊中东胜校舍的建筑工程,一所崭新的伊盟中学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建成了,蒙汉各族学生纷纷前来入学。学校设有中学班、师资班、蒙文班、汉文班,还有补习班。为了扩大培养蒙古族学生,伊锦文同志还特地从东三盟招了近百名蒙古族学生入学。伊盟中学终于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民族中学。一批又一批的民族学生毕业后被输送到外地继续深造或到各旗参加工作。现在,当年伊中蒙汉各族学生已经遍布内蒙古西部各地,有许多人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教授。我们尊敬的伊校长,真是桃李满天下。

1954年以后,伊锦文同志兼任伊盟工商处处长,他亲自主持了成吉思汗陵的兴建工程。1956年,成陵建成后,他调任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党的这一决定,满足了他为党的教育事业,特别是为蒙古民族的教育奋斗一生的愿望。三十多年来,他为建设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和全馆同志一道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就是在被关入“牛棚”的岁月里,或是病魔缠身的日子里,他仍然念念不忘图书馆事业。他一天不到图书馆看一看,就好像缺了什么。三十多年来,他在内大工作的出色表现,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交口称赞的。

伊锦文同志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他从不计较个人恩怨。记得1952年初搞“三反”“五反”的时候,他被误打成“老虎”,以后党给他平了反,恢复了工作,可是伊锦文同志从不把这件事记在心上。我们有时提起这件往事,他总是说“事情过去了,党对我是很信任的,就不必再说了”。“文化大革命”中他受的折磨和痛苦在全校也是突出的,夫妻双双致残,可是他从不把这件事挂在嘴上,一旦问题解决了就了事,从来不因此而影响工作。每当我们碰见他的时候,就劝他要注意休息养病,他总是说“我能工作的时候不长了,能多做点就争取多做点……”他的朴素言语,他的实际行动,深深地教育着我们。我们不少人入党都比他早,但我们在许多方面确实不如他。我们在青少年的时候,他是我们的校长;当我们已进入中年的时候,他永远是我们尊敬的师长,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简介

郝维民,男,蒙古族,1934年2月生,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人。1957年10月考入内蒙古大学历史系,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内蒙古地区党史、革命史、近现代史和近现代蒙古史以及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研究与教学,教授。1990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节选自《珠光湖韵》第三集)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