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8、79和80年代初入学的内大人恐怕很怀念大学里的一食堂。当年有顺口溜说,内大的牌子师院的饭,医学院的姑娘工学院的汉!内大的饭菜虽然质量不高,不及师院,但食堂的故事挺精而采!中文系的同学常常借用李清照的词“绿肥红瘦”来调侃韭菜炒鸡蛋是绿肥黄瘦!食堂只有大的圆桌,没有凳子,我们是站着吃饭的,有同学说站着吃饭容易吃出胃下垂,有没有科学道理暂且不论,但女同学站着吃饭吃出了苗条,那个年代想吃胖都难。我们还聊以自慰的是想起鲁迅咸亨酒店里说孔乙己是唯一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我们是文化人站着吃饭也挺好。1980年食堂还上演著名的罢饭运动,78级的师兄们是学生领袖,学生会组织罢饭运动。开饭时间食堂空无一人,有学生把黑面馒头直接插上主楼顶端,抗议饭菜质量差,因为我们吃大白菜经常会吃出虫子,米饭有老鼠屎,烩大瓜烩得一塌糊涂,饭菜量也不足,男同学基本从食堂打上饭不足五十米回二号楼宿舍饭盒就一干二净直接去水房冲刷,课堂上老师讲到唐诗精彩之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听到同学肚子发出饥饿信号。罢饭后饭菜质量并无多大改善,免费的玉米面糊糊,发糕是贫困生的早餐,不论官二代、富二代伙食基本平等,级差也就几分钱,几片肉的事儿。八分钱的烩大瓜,一角钱的烧茄子,还有木须肉、过油肉土豆片、烧胡萝卜条儿都是招牌菜。有个二平师傅和我们班的同学关系很好,打饭时我们爱排在他的窗口,因为他面带微笑,菜的分量给得很足,不像别的师傅板着脸,在往饭盒放菜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抖一下勺子,菜量往往缩水。但那时就一个食堂,饭还得吃,书还得念,而且饭菜质量并不影响学生们刻苦学习的劲头。那时的我们物质生活虽然贫瘠,但精神还是很充实的。
食堂里也曾经上演着浪漫,排队买饭有好学者抓紧时间背外语单词,还有些男生们有的用看书做掩护偷偷观察其他班级的女生,外语系和中文系的女生往往是男生们心中进攻的目标,利用排队的机会套近乎,或偷递情书。
食堂也是礼堂,有个大舞台,舞台上的阁楼曾经是内蒙古大学广播站,文艺沙龙。77级的王志远师兄主持过广播站的工作,王志远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佛学研究专家。
1979年我们入学那会儿正时髦跳交谊舞,食堂兼礼堂就成了校园最大的舞场。我们的于北辰校长也穿着皮衣和学生一起跳舞。我们内大文艺队在台上伴奏,台下的男女同学在散发着烧茄子、韭菜包子味道的场地,跳得兴高采烈,上下几届,文科理科融合在一起,面孔相互因舞会变得熟悉起来!
记得好像是1980年礼堂举办舞会,我在台上正起劲地演奏着一首小白船三步舞曲,台下交际舞跳得正热闹,突然骚乱起来,场面混乱,打架。因我们班同学而起,社会上的小混混混进舞场,对正在跳舞的女同学出言调戏,高大威猛的老段上演英雄救美,与小混混打了起来,当然内大学生占了上风,响应号召群起而攻之,将小流氓们痛痛快快教训了一顿,从此礼堂舞会上小混混们再不敢造次。
食堂兼礼堂虽然场所简陋了些,但我们在那里聆听于北辰老校长不拿稿子,慷慨激昂的演讲和训示!舞台也上演过精彩的演出,我作为文艺部副部长亲自接待了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在此演奏和内蒙古歌舞团、内蒙古军区文工团的演出,我们学校学生会每年元旦都要举办一次盛大晚会,有合唱比赛,我们汉语79级的大合唱《伏尔加船夫曲》《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获得大奖,成为我们的班歌。在大礼堂的舞台上内大好声音回响,校园歌手李曼丽、王关华、刘卫星、张立新等在八十年代初的校园舞台上声名显赫!一食堂是校园最暖心最有欢乐气氛的地方!
作者简介
王芳,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曾任副院长,内蒙古大学197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子。
(节选自《珠光湖韵》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