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莉及其学术专著《清末蒙古书吏研究》

 

锡莉,1976年8月生,呼和浩特市人。1995-1999年间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同时攻读音乐教育专业与蒙古语言文学专业。1999年7月获得学士学位(双毕业)。1999.9-2005.9在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担任中学教师。2005年10月赴日本国留学,并在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研究科预科班学习。2007年4月考入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研究科硕士课程,攻读硕士研究生,2009年3月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4月考入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研究科博士课,攻读博士研究生,并在2012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8月通过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的考核,进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任职至今。2015年12月作为博士后,进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开始了博士后研究工作。

锡莉主要从事清代蒙古史研究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已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合著一部(锡莉为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了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清代蒙古文公文书格式研究》,以及教育部的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博克多汗时期蒙古文公文书格式研究》。除此之外,独立主持了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蒙古地区文书体系与书吏研究》(14BMZ021)。作为主要成员还参与了2015年度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元明时期蒙古语汉语对译词典比较研究》(15BYY159),以及2016年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专项扶持项目《蒙古文多文种词典数字化平台与基础软件优化应用示范》。本人在日本学习研究期间曾以“清代蒙古书吏研究”这一课题获得了日本学术振兴会2010年度、2011年度科学研究项目特别资助,以及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称号。

参加本次成果宣传的专著是《清末蒙古书吏研究》。本专著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该研究主要探讨了清代蒙古地区的文书制度与文书工作者——书吏的教育体制体系以及该教育体制体系在蒙古史乃至蒙古族教育史上的历史意义。

在十七世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书体系传入到清朝统治下的蒙古,为蒙古地区盟旗制度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该文书制度在清朝蒙古地区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并且在本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书体系。其中,书吏培养制度的特色尤为显著。在当时确保文书工作整然有序地运行的主要力量是各级官署衙门的书吏。当时在蒙古地方官署衙门里工作的书吏均受到过严格的培训。承担培养书吏的任务的机构便是各级官署衙门。因此,书吏教育工作也成为了当时各级官署衙门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清代外蒙古地区有着独特的书吏教育体系。这一教育体系的存在,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书吏,向各级官署派遣了众多文书工作者。而且作为当时唯一的公办教育形式,为外蒙古地区的文字的普及、识字率的提高以及蒙古文化的兴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这个书吏教育体系还对近代蒙古地区的学校教育体制的建立及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本书基于清代满、蒙、汉三种文字的公文书,以及书吏的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通过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与探讨,阐明了存在于清代外蒙古地区的书吏教育体制体系的全貌以及该书吏教育体制体系给予博克多汗政权时期的学堂教育制度的深刻影响。同时,详尽地揭示了清末蒙古书吏的生活、学习、工作状况以及他们在近代蒙古社会的政治活动和社会影响。从而,诠释了清代蒙古书吏与书吏教育体制体系的深远历史意义。关于清代蒙古地区的书吏教育问题,现只有蒙古国和日本的部分学者的一些片面的论及。不仅如此,国内对于清代蒙古的文书体系与蒙古书吏的研究几乎不存在。本人认为,本研究是目前,在蒙古书吏教育体制体系研究领域中,尚属较为领先并且系统的研究。可以说本研究以其独特的视角及研究方法,阐释了清代外蒙古地区的书吏教育体系的全貌与其历史意义,填补了蒙古史以及蒙古族教育史上的空白。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