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莉及其学术专著《达斡尔语366句会话句》

锡莉,1976年8月生,呼和浩特市人。1995-1999年间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同时攻读音乐教育专业与蒙古语言文学专业。1999年7月获得学士学位(双毕业)。1999.9-2005.9在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担任中学教师。2005年10月赴日本国留学,并在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研究科预科班学习。2007年4月考入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研究科硕士课程,攻读硕士研究生,2009年3月获得硕士学位。2009年4月考入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研究科博士课,攻读博士研究生,并在2012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8月通过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的考核,进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任职至今。2015年12月作为博士后,进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开始了博士后研究工作。

锡莉主要从事清代蒙古史研究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已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合著一部(锡莉为第一作者),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完成了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清代蒙古文公文书格式研究》,以及教育部的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博克多汗时期蒙古文公文书格式研究》。除此之外独立主持了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代蒙古地区文书体系与书吏研究》(14BMZ021)。作为主要成员还参与了2015年度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元明时期蒙古语汉语对译词典比较研究》(15BYY159),以及2016年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专项扶持项目《蒙古文多文种词典数字化平台与基础软件优化应用示范》。

参加本次成果宣传的合著是《达斡尔语366句会话句》(锡莉为第一作者)。本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年2月出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成果。该书介绍了达斡尔族的概况和达斡尔语的语音系统,并且用特定的符号系统撰写了达斡尔语的366句会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得到形成和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不同外来语言文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开始走向了濒危。甚至有些人口较少的民族语言文化进入了严重濒危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提出了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和保护已经进入濒危或严重濒危的民族语言文化。这也是实施本项课题的原因所在。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历史上曾被称作“达斡尔蒙古”,被视为古代蒙古部落的一支。经过1950年开始实施的民族识别工作,1956年被正式识别为单一民族—达斡尔族。达斡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受其人口分布影响,大致可分为布特哈、齐齐哈尔、海拉尔及新疆四大方言。本书主要依据海拉尔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整理编写了达斡尔语日常会话366句。

本书以及其系列会话句丛书的问世,一,对抢救和保护濒危民族语言口语及其话语资料、口语历史文献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对传播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口语及其会话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我国民族语言教育事业提供了参考教材。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