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喜及其著作《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政府投资行为研究》
2018-04-24    文字:社会科学处

刘银喜,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优秀科技领军人才、内蒙古“321人才”二层次人选、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现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持工作)、内蒙古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流动公共服务:边疆地区社会治理创新”,以及“内蒙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优化研究”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政府行为研究”结项鉴定结果为“优秀”,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另外,出版专著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

获奖成果

著作《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政府投资行为研究》,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

内容摘要

从中国政府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问题”的强调、从亚投行在国际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来看,基础设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基础地位不断凸显;从中国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各类政策,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在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村社会安定。因此,规范政府对农村的投入行为,加强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规范投资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是推动上述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政府投资行为研究》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研究,基于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和相关理论,将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提出,根据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同类型,从总体需求和具体案例两个维度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状况,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需求和供给的差距以及造成差距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证了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以及目前围绕农村基础设施政府投资机制(包括转移支付制度、专项财政补贴、一事一议制度)的局限性;综合上述分析,本书结合其它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模式,提出了财政分权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尝试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政府投资行为新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资机制。

选题的科学性及意义,研究难度,资料收集情况及价值大小,理论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对学科建设和实际工作的贡献及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综合比较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政府投资行为研究》、《内蒙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优化研究》两项研究属于同一选题,围绕基础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的供给开展研究。基于农村牧区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在投资、建设和运营领域的差别,分别选择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作为研究对象,以期更为准确全面地反映城乡基础设施及其供给,选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该系列研究及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又需要大量的数据来验证相关判断,加之农村基础设施和实证基础设施自身复杂性,资料数据收集、量化分析和研究难度都非常大。

本选题围绕基础设施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具有基础性、整体不可分割性、准公共物品性,使得基础设施的供给具有不同于其他公共服务的特殊性和价值。因此,本系列研究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开展研究,提出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投资的关系、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优化,在理论上弥补了农村基础设施及其供给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提出了系列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该如何投资,如何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效应等观点,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本系列研究基于十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基础数据,提出了内蒙古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的政策建议,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学术界和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建设。1994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是“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由中国政府发起、于2015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其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供给质量和水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话题;本研究基于上述背景展开,将研究选题置于中国和世界整体视野之下,对于公共管理作为这一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对现实中基础设施建设实践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