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学学院举行蒙古学特色学术报告会
2015-10-30    文字:蒙古学学院

 

    10月22日下午,蒙古学学院在学院一楼报告厅举行蒙古学特色学术报告会。会议由蒙古学学院副院长苏德毕力格教授主持。会上,蒙古学学院布仁巴图教授作了以“《蒙古秘史》语言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学术报告,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斯琴高娃副教授作了题为“草原丝路上的寺庙与宗教活动观察”的学术报告。

    布仁巴图教授作的“《蒙古秘史》语言文化研究”报告,重新审视了蒙古族经典作品《蒙古秘史》的第9节“……不而罕合勒敦訥戈劣额孙戈鲁兀黎撒亦秃合札兒撒因客延不而罕合勒敦訥额者惕不而罕孛思合黑三哂赤伯颜兀良孩途兒耨兀周阿亦孙阿主兀。”(因不儿罕·合勒敦山为可捕猎的好地方,便迁移到不儿罕·合勒敦山的开辟者兀良孩部的哂赤·伯颜处来)中的“yehes un gajar”“burhan  boshagsan”等有关蒙古历史文化概念的新的解释。同时,还详细讲解了第70节。报告运用描写语言学方法和结构语言学方法对《蒙古秘史》词法结构、句法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了前人研究中忽略中世纪蒙古语语言规律的不足和谬误。整篇报告运用文化语言学解释法对《蒙古秘史》语言性、数和谐规律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合理的解释。报告者认为纠正《蒙古秘史》研究中存在的错误时必须参照中古蒙古语的数词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表述个人的观点而擅自改动《蒙古秘史》中的任何一个词或字。认为哂赤伯颜不是不儿罕合勒敦山的山神,而是供奉山神的人。这些研究对《蒙古秘史》语言语法结构、中古蒙古语语法结构研究和教学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整个蒙古族宗教、祭祀文化研究提出了新的理念。

    斯琴高娃副教授作的学术报告——“草原丝路上的寺庙与宗教活动观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蒙古国文化动态及其对中蒙关系的影响》的阶段性成果。该项目主要研究中国内蒙古、蒙古国和俄罗斯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圣彼得堡等地藏传佛教寺庙的历史概况和当前的宗教活动。本次主要讲解了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多伦县旧城北部的“汇宗寺”历史与现状。康熙三十年(1691),清朝康熙在多伦淖尔会见内外蒙古各部王公,史称“多伦会盟”。应蒙古王公所请,建立寺庙,以彰盛典,始建“汇宗寺”。由当时的喀尔喀土谢图汗的弟弟哲布尊丹巴活佛设计建造。康熙四十年(1701),康熙皇帝命章嘉呼图克图常住汇宗寺执掌漠南地区的宗教事务和盟旗政务。各旗派遣喇嘛常住寺庙。雍正十年(1732)哲布尊丹巴活佛因故移居多伦淖尔,由此多伦淖尔成为整个蒙古地区的规模宏大的藏传佛教中心。报告者还讲述了章嘉呼图克图的转世历史与现状。

    本次学术报告会是学校组织开展的学术活动月的系列活动之一。蒙古学学院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蒙古学学院布仁巴图教授作学术报告  

组织部(统战部)副部长斯琴高娃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蒙古学学院副院长苏德毕力格教授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