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蒙古历史学系李哲副研究员在国际著名考古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 (A&HCI收录)发表题为 “New opportunities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Greater Ghingan Range, China: Application of UAV LiDAR in the 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the Shenshan Mountain”的独著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hc6c,rVDBflgv)。
图.1论文首页
激光雷达(LiDAR)能够穿透植被探测隐秘其下的古遗址,近十年来在中美洲(玛雅遗址)和南亚(吴哥遗址)热带森林地区的考古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在欧美等地也有着较为广泛的考古应用。但国内考古研究却鲜有LiDAR的应用与报道。
该论文综合利用无人机LiDAR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对大兴安岭南麓的神山开展了考古调查。通过面向考古目标的点云分类处理(图.2),该研究成功地滤除了地表植被的影响(图.3A和图4.A),并结合详细的地面踏查,最终清晰地揭示出了该地区密林遮蔽下的古遗址群的分布范围、构成、形制及其所处的地形地貌(图.3B和图.3B),从而最为完整地重构出了该地的考古景观。通过遗物采集和景观考古分析,初步认为神山遗址群为辽代早期的一处祭祀遗址。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分析了LiDAR在相似植被覆盖地区的考古探测能力,探讨了LiDAR应用于森林地区盗墓监测及遗产保护的巨大潜力,并强调了田野踏查对遥感考古研究的重要性和注重景观考古视角下的考古调查与分析。
图.2 面向考古目标的点云分类处理
图.3(A)北区航拍影像图,茂密植被遮盖地表古遗迹及地形
图3(B). LiDAR数字高程图,细微地形及古遗迹(石墙)被清晰探测
图4(A). 南区航拍影像图,茂密植被遮盖地表古遗迹及地形
图4(B). LiDAR数字高程图,细微地形及古遗迹(多段石墙、建筑基址、古道路、石圈、墙体缺口、坑体、盗洞)被清晰探测
该研究一方面为神山遗址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最为全面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也验证了LiDAR在该地区的有效性,进一步拓展了激光雷达考古应用的“世界版图”,为大兴安岭森林地区及相似植被覆盖地区的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手段、新机遇,也为国内森林地区的遥感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例参考。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期刊主要发表自然科学技术与方法应用于考古学的高质量论文,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学术影响力,为A&HCI收录的JCR一区期刊。
(供稿:社会科学处 编辑:李文娟 审核:达胡白乙拉 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