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3年12月内蒙古大学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师生员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学校先后入选自治区“双一流”建设首选支持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学校办学实力、内生活力与贡献水平进入了快速提升的新时期。为回顾总结近年来学校取得的辉煌发展成就,喜迎内蒙古大学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内蒙古大学新闻网特推出《回眸5年发展路 喜迎10次党代会》专题系列报道。
近5年来,我校人文社会学科着眼于新的发展实践和新的文化传承需要,推进了理论创新,促进了学术繁荣,增强了学术引领能力,加强了决策咨询、智库和社会服务工作,在项目、成果、获奖和平台条件上获得了突破性和跨越性增长,实现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为打造内蒙古这道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青塔网报道,内蒙古大学在2016-2017年的全国人文社科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第95位,综合类排名位居第30位。
内蒙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暨内大智库启动仪式隆重举行
承担重大项目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在国家级科研重大项目承担完成方面,有新突破和新增长。2014年以来,我校文科获准各级各类项目639项,获准经费8058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4项,获准经费2914万元(年均获准28.5项,年均获准经费728.5万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6项,获准经费845万元(年均获准9项,年均获准经费211.25万元);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获准9项,获准经费480万元(年均获准2.25项,年均获准经费120万元)。
特别突出的是,2014年以来,我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等重大课题方面,实现了大幅增加,共获批上述各类重大项目16项,获准经费3074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1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和委托项目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9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数和获准经费,在自治区高校中处于首位,在地方综合性大学中处于前列。
学校积极加强民族文化研究传承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2014年以来,共承担国家民委和自治区及其他部门委托的横向课题95项,争取横向经费2045.2万元,涵盖了“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草原文化建设项目”、“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专项扶持项目”、“蒙汉法律文化出版工程”、“馆藏日伪时期历史档案翻译服务项目”等自治区重大和重点委托项目,对国家和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和民族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蒙古大学草原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
内蒙古大学蒙古族及北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揭牌
成果和获奖获得大幅增长,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产出一批在自治区乃至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学校学科发展贡献率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学术论文和著作的数量显著增加。2014年以来,发表SSCI论文、CSSCI、CPCI-SSH检索论文共495篇,其中,发表SSCI检索论文32篇,CSSCI期刊论文409篇,CPCI-SSH检索论文54篇;出版著作294部。
2014年以来,我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共1项。引人瞩目的是,我校在2017年进行的第六届政府奖的评选中成绩斐然,共获奖86项,占总设置数330项的26%,比上一届增加了20项,同比增长了30%;一等奖获8项,占总设置数12项的67%,是上一届的2.6倍,这在自治区政府奖设立以来是绝无仅有的优异成绩,是我校教师科研实力的集中体现;二等奖获36项,占总数109项的33%,同比增长了33%,三等奖获42项,占总数209项的20%,同比增长了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成功召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成功举行
大力建设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科研平台条件作用大力发挥。
学校一直以来重视科研平台的建设。科研平台的核心是研究基地、中心和科研机构,科研平台是大规模有组织地科研创新的强大保障。
2014年以来,学校文科新增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新增自治区协同创新培育中心1个,新增学校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共建研究中心2个,新增省部级创新团队7个。
2016年12月,学校成立了内蒙古大学社科联,对挂靠我校的社会科学类学会、协会进行管理和服务,提供学术活动年度经费支持。
2015年获批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唯一的协同创新中心——“蒙古族及北疆民族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2014年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受邀参加了四川大学牵头申报的“中华多民族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蒙古学学院受邀参加了北京语言大学牵头申报的“中国周边语言文化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受邀参加了北京大学牵头申报的“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新增了“萧乾文学博物馆”和“内蒙古大学校史馆”两个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我校蒙古学研究中心正式入选CTTI智库
决策咨询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智库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学校逐渐形成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体系,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积极进行决策咨询服务。2014年以来,共有162篇决策咨询研究报告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及部门采纳。
大力加强智库建设工作,着眼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又成立了“蒙古国研究中心”“中蒙俄经济研究院”;加强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唯一的协同创新中心——“蒙古族及北疆民族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蒙古学研究中心的智库建设工作,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工作。
2016年12月成立了“内大智库”,与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开展了内大智库共建工作,定期报送调研报告,为大力提升我校社会服务能力提供了平台支持。
2016年,内蒙古大学组织推荐“蒙古学研究中心”申报“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成功入选中国智库索引首批来源智库;2017年,又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为首批高端试点单位。2017年蒙古国研究中心也被增补为“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2017年,内蒙古大学入选“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作为自治区唯一入选高校。这些都提升了我校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培育、造就和真正形成新型高校智库奠定了坚实基础。
代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