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文明相伴相生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支撑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大学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场所,是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托。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高校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使命。
一、案例描述
1.活动规划与设计
大学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始终坚持质量为基、创新为魂的价值导向,充分结合我院学科教育特色,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并以校园文化活动为纽带,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以此进一步凝练文新精神,弘扬文新品格。 “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展现高校师生风采,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建设书香人文校园”为目标,通过话剧排演的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此项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诚信守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致力于让学生通过话剧创作、表演与欣赏,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动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完善流程和模式
“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创办于2008年,每年春季定期举办,总历时三个月,由3至5场话剧晚会,5到10部话剧演出组成。“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和举办专题讲座, 从提炼主题、选取素材、剧本构思、表现手法、表演技巧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学生根据对文学经典、校园和社会各种现象、问题的捕捉和思考, 创作出剧本,根据剧本要求选定演员,组织开展排练,最后,师生同台面向全校公开演出。经过九年的不懈的努力,从选取素材、剧本创作到全校公演“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已逐步形成一套成熟的规范流程,无论是导演、演员、工作人员还是观众能够在整个活动中各司其职、井井有条。“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已成为调动大学生群体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培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活动。
(2) 重视品牌建设
“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在策划与宣传方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与文化普及,通过多种渠道来营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良好氛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同时扎根师生,充分调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文化示范、思政教育、教学相长的特殊意义。
2.活动实施与开展
(1)立足人文、重温经典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高度概括。“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立足人文,通过话剧实践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与认知能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实现了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的同时,达到了深化高校人文内涵、巩固高校传统文化根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自2008年开始,师生们演出的话剧选材均来自传统经典的文学著作,如:元杂剧四大悲剧中的《窦娥冤》(关汉卿);《赵氏孤儿》(纪君祥);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老舍的《茶馆》、《家》;四大经典名著中的《红楼梦》、《西游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古代神话故事《白蛇传》等。话剧表演活动深入挖掘了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重温了文学经典著作,通过一系列的话剧实践活动再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2)扎根师生、影响渐增
“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是近年来我院着力打造的品牌活动。从剧本构思、素材选取、剧本创作到选定演员、组织排练、排演指导、同台演出,整个过程均由师生共同参与。每年参与排演的师生人数达300余人,现场观众约2000人,活动参与度高、校园覆盖面广。2014年,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近30位教师合作排演的话剧《咸亨酒店》,2015年,再次成功排演《平凡的世界》,文新院教师们积极参与,以专业水准的表演体现出大学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才情,充分调动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体现了文化示范、教学相长的特殊意义。2016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排演的话剧《窝头会馆》代表内蒙古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参加全区大学生艺术节,并在乌兰恰特大剧院进行了专场演出。各位演员准确把握全剧人物性格及情绪,层次分明,京味十足的对白把角色性格刻画得细致入微,带给观众们深深的感动与震撼,也将“IMU剧影力”话剧季品牌活动推向更高一个层次,进一步加大了我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力度。
(3)树立品牌、广泛传播
高校校园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活动方式,在与其它文化的相互交流、融汇中,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促进教育改革的推动力。“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在策划与宣传方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与文化普及,通过多种渠道营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良好氛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师生共同参与,同台演出的形式使得活动文化内涵进一步得以升华;同时,“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以其文化魅力吸引了诸多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师生关注,体现出超高的人气和关注热度。2016年5月26日,“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汇报项目《窝头会馆》在内蒙古乌兰恰特保利大剧院的专场演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演出结束后,网络图文和视频被频繁转载,社会各界赞誉不断,活动的文化热力不断辐射传播。社会各届对该活动的关注与传播,有效地提升了内蒙古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传播与教育模式的借鉴。
3.活动收获与体会
(1)在剧目选择上,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爱国情怀、责任意识、诚信守纪、创新精神等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如:话剧《茶馆》中的忧国忧民,《赵氏孤儿》中的仁义道德、《窦娥冤》中的善恶美丑,《荆轲刺秦王》中的爱国大义,《王昭君》中的民族团结等内容,均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传承形式。
(2)在受众面与推广形式上,成功搭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IMU剧影力”每年参与排演的师生人数达300余人,现场观众约2000人,从参与广度看,充分调动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文新院教师积极参与,与学生同台演出,体现了文化示范、教学相长的特殊意义。这项活动在策划与宣传方面,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与文化普及,通过多种渠道营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良好氛围,搭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平台。
(3)从效果上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已经成为内蒙古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亮点, 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案例典型特征与推广价值
“IMU剧影力”话剧季活动历经九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扎根内大校园文化,传承传播文化精粹,熔铸师生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平台,以及内蒙古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亮点, 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1)营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学生通过话剧创作、表演、观摩、欣赏,不仅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 陶冶了情操, 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了积极有益的教育,感知传统文化的精粹,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真、善、美来律己、律人, 使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动力。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在剧本写作、表现形式构思、编排表演的过程中完成“二度创作”,观众在观赏话剧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对艺术形象进行审美的感知、联想、想象等,都是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过程。
(3)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对于人文专业的学生, 让他们参与理论与事件相结合的活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专业水平与人文素质。对于非人文专业学生, 参加话剧活动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讨论与建议
1.思想引领以文化归属感为核心,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形式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爱国情怀、责任意识、诚信守纪、创新精神等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在实践中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继续巩固师生共同排演的形式,以专业水准升华人文活动内涵,增强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3.结合学科特色与专业特色,在以质量为基、创新为魂的基础上,加大话剧活动的策划宣传力度,创新新媒体宣传形式,让优秀校园文化走向社会。
4.明确高校文化创新和素质教育的责任与使命,继续致力于品牌活动的打造与传承,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