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思政教育新阵地,打造网络育人大舞台
2017-12-27    文字:学生工作处

 

(一)案例描述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为 24.8%。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本项目发挥易班平台思政教育的功能,开办一批贴近学生的网络栏目,建设一支由学生和辅导员组成的网络宣传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将易班打造成为网络育人的大舞台。

1.活动规划与设计

(1)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就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发挥易班引领示范作用。拓宽思政教育阵地,打牢思政教育基础,让思政教育更有亲和力、更有生动感。为学生打造绿色、健康、阳光的网络生活空间,为学校管理和服务提供优化方案。

(2)夯实两大基础:就是要在推进易班工作的过程中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2016年11月我校成立易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朱炳文任组长,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成立内蒙古大学易班发展中心,挂靠在学生工作处,由学生工作处处长任中心主任,明确学生工作处对易班共建工作的牵头职责。并在各学院成立“易班”学生工作站,由学院党总支书记任站长,团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任副站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成员,统筹安排本学院“易班”工作,明确分工,协调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特色品牌活动,打造校园易文化。在队伍建设方面突出团总支(学工办)和辅导员主导作用,组织易班建设与管理工作培训,提升利用“易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按照公司治理理念,选拔优秀学生加入易班工作站,开展互联网思维、新媒体运营等培训,提高易班学生工作队伍骨干的素质与履职能力。

(3)把握三大方向:三个方向指的是以建设精品内容为方向,以资源整合为方向、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方向。价值观的传递必须以内容为主体,要符合互联网信息传播内容为王的规律。同时,积极推动学校各类资源的整合,打通各部门、各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流通,让数据多跑路,让学生和老师少跑路。抓住学生需求痛点,将学生现实需求与互联网功能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和更加精准的管理功能。

2.活动实施与开展

(1)以点带面,推动线上线下联动互通。开展十九大专题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主题教育和思想教育。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傅锁根老师建立“锁根工作室”,将专业知识的“深”与网络平台的“新”结合,达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真”效果。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娟老师合作开展“学生成长工作坊”活动,结合当前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和方法,促进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共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能力、同时搭建困难帮扶、定制化成长服务、公益互助平台。

(2)打造精品,发扬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目前,我校易班已基本形成每月有主题,每个主题有亮点的内容模式。逐步探索建立品牌项目,在内容上追求原创,贴近校园生活,满足学生需求,紧跟时事热点。力争体现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和学校特色。在2017级新生军训期间开展“最美教官评选”投票活动,总浏览量达到一万六千余人次;开展重阳节“三行家书”活动,并将优秀作品制作成视频,在校内媒体播放;开展“远离校园网贷标语征集活动”、感恩节主题活动等。

(3)整合资源,打造便捷、健康的网络生活学习空间。以融合校内资源为方向,打通平台的界限,将学生工作处、内大军事理论慕课、第二课堂、URP综合教务系统、旗帜网等涉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平台设置为特色应用,初步实现了校内多门户的整合。力争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校园生活服务,打造个性化生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健康发展。依托易班展开的军事理论见面课抢座活动、电影抢票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传播文化正能量。

(二)案例典型特征与推广价值

1.打破空间限制,开辟思政教育新阵地。网络已成为青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平台,思政教育也应从学校、课堂、书本拓展到网络空间。把握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提升思政教育影响力,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拓宽思政教育覆盖面,以互联网思维为切入点,发挥思政教育引领作用。调动各类育人主题的积极性、提升参与度,为全员育人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畅通的渠道,将思政教育贯穿于生活服务、校园文化、娱乐活动等各个环节。

2.建设精品内容,打造思政教育新局面。当代大学生在享受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异常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经历着多元社会价值观念的种种迷惑,面临着异常沉重的求职就业压力和学业竞争压力。因此,必须以学生喜爱的形式、以贴近时代脉搏的内容为载体,推动思政教育进生活、进头脑,有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宣传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想,为学生树立坚定的理念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安全文明教育、日常生活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好思想引领,彰显人文关怀,才能真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教育和熏陶,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3.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高素质“数字公民”。网络素养整体水平将深刻影响大学生踏入社会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对网上基本形势认识不清、面对境内外不良信息缺乏足够的甄别力、网络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对潜在的网络危险重视不足等问题。易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办一批贴近学生的网络专栏,建设一支由学生和辅导员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三)讨论与建议

1. 思政工作要把握时代特征:一方面要对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进行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要做好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优势主要是在“线下”,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在“线上”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应当认识到网络平台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所体现出的新特征,杜绝自说自话的工作模式。

2. 思政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教育主体需要放低身段,下移重心。在网络思政工作中,可以很好的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对话,有助于教育者主动地融入到大学生群体,与他们打成一片,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人生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育人目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应注重平台整合。大多数高校都有多个媒体平台,不同教学主体以各自线上平台为渠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百花齐放的效果,但是普遍存在资源严重不足、教学活动各自为政、重复浪费、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网络思政教育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在教育资源整合的大背景下,整合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有效开发和利用优质思政教育资源,能解决目前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发挥网络育人功能。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