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瑾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际传播工作的时代使命和目标任务,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出明确要求,将我们党对国际传播工作和文明交流互鉴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外语学科和外语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外语学科守正创新转型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大学的重要讲话、我校举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读书班、校领导的精彩报告、处室学院领导的交流汇报,学院组织的系列讲座和个人思考,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深邃、高瞻远瞩的思想进行了系统学习,更加明确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外语学科发展的内涵、外语学科的现状和机遇,结合本职工作对外语学科和专业建设、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有下面几点体会与心得。

一、闻令而动,“学”字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政治定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内涵丰富、思想深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迈步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指导思想、核心要义、战略举措、根本保障五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了阐述和全面解读,带领党员同志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深入讲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把握好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方略和路径。

二、实干笃行,“践”字为体,培根铸魂育新人。作为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外语教师本职,强化自身学习,学懂、吃透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深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完善构建具有外语学科特色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持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坚定信仰、信念和“四个自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要落实在行动上,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提升外语教育思想。结合外语学科实际,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当前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联系起来,立足外语学科专业特色,多点发力,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得“早”、学得“广”、学得“深”上下功夫。

三、坚守初心、党建、教学与学生实践协同共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融入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课程思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明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和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外语教学要牢牢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实现寓德于课,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结合多语种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试点建设工作,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多语特色思政课,融入课程思政“课程链”建设过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南,推出几门精品示范课程。同时,上好“大思政课”,紧密结合学科和学院实际和特色,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开展“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筑梦启航新征程、青春献礼二十大”主题教育。通过行业企业调查、外语实践服务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青春使命教育,构建常态化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外事活动、红色文化宣介的多语种志愿服务和实践基地体系。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引导外籍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四、深化理论阐释,科研与教研并举。组织开展主题聚焦、形式丰富的学术研讨活动,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着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和高水平咨政报告,加强课题研究和学术发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阐释。守正创新、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国家级一流专业英语、日语和俄语的建设点工作,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专业课程线下、线上混合教学实施、课程与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和交流工作。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将语言文化学习与意识形态、国家意识相结合,做到在提高学生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基于国家安全、意识形态上的价值判断,使学生们批判地对待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别。

五、要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指导外语学科的转型升级,加速高质量发展,协助推进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作出外语贡献。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深化外语学科建设内涵,推动外语学科创新发展,深化协同创新,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跨学科协同创新竞争优势。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外语学科对智库建设能级,不断强化创新策源和知识供给功能,为服务国家对外重大战略、对接服务地方发展外事需求和语言服务提供支撑,统筹推进高等外语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外语教育。

六、踔厉奋发、聚焦国际传播能力。作为外语工作者,服务“国之大者”,提升话语传播能力,响应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愈发开放自信的国际传播战略,教育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勇担时代之责,回应国家之需,着力提升全球话语能力,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力量。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和外语优势,强化服务我区对外宣介,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用好海外传播渠道和载体,提高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和分众化表达能力,强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中国理论的国际传播实践,深入宣传党和国家事业的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进国际社会的认知认同。提升全球话语能力。发挥多语种特色,打破学科、专业、语种和资源配置的壁垒,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国别区域全球知识生产和知识创新支撑全球话语体系构建,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提供更好的学科专业支持和人才支撑,为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的策源能力和对外发声能力提供高校智慧和力量。深化人文交流。推进学院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交流,创新交流与合作方式,筑牢中外人文交流基础,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服务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文化交流使者。

总之,我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自己今后的行动指南,从十年伟大变革中汲取精神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外语教学与科学研究之中,将个人理想、个人规划、个人奋斗与国家的发展密切联系,紧扣时代脉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编辑:穆瑶)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