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刘琳琳:紧抓“双一流”、部区合建发展机遇 助推“十四五”规划高质量落地落实落细


12月1日至7日,学校精心组织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读书班,我有幸作为教职工代表全程参加了这次学习,通过聆听专家们的讲授、刘书记、武校长和各位校领导对学校发展的布局与思考,结合几位部门领导立足学校发展实际的心得体会的分享,我本人受到极大震撼,这次思想盛宴让我提高了认识,开拓了视野,收获很大,也受到很多启发,结合本人之前所从事的学校211工程、提升综合实力、发展规划相关工作的经验和博士期间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就学校发展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规划等相关工作做了深入思考,凝结为几点心得体会。

一、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安排、一体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作为一名高校干部为党中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新定位”倍感振奋,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深感要更加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好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好高等学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的重要作用。

二、作为三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高等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承载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有效衔接。作为自治区高校“头雁”,内蒙古大学更应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聚焦自治区“五大任务”发展战略需求,主动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区域乃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中的重要人才支撑作用,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和科教育人体系建设,汇聚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努力成为自治区重要人才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

“十三五”时期,虽处在区域经济增速放缓和人才引进“洼地”的大环境下,学校依然奋发自强,负重前行,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的学科建设,有高原无高峰,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结构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体量尤其是理工学科偏小,学术领军人才不足,中青年拔尖人才欠缺,引育高端人才、青年英才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不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重大标志性成果,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不够精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这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存在,不符合我们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十四五”是学校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更需立足实际,抢抓“双一流”、部省合建等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学校爬坡过坎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阶段,将“十四五”规划高质量落地落实落细,进一步发挥优势特色,逐一补齐短板,在危机中寻找生机,在变局中开拓新局。

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党委在“双一流”、部区合建等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深化综合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学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加强组织保障,营造良好建设环境。要围绕促进内生活力,不断探索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以《内蒙古大学章程》为统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依法治校运行机制,着力建立既自主进取又严格自律的权责自洽内部治理体系,释放内生活力,在公平竞争中强化质量意识,建设质量文化;推进校务公开、阳光治校、民主管理,既以公开透明原则促进大学阳光决策、阳光操作、阳光运行、师生员工阳光发展,又以严格问责原则严守底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打造自治区科技创新高地

正如科技厅冯家举书记在报告中所提到的,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欠发达地区可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新力量。我区也实施了旨在创新驱动发展和开放合作的“科技兴蒙”相关政策措施。作为自治区唯一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内蒙古大学也抢抓机遇,提前谋划布局,组建了草原家畜种质创新基地、生物医学研究院、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三大创新高地,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的大力扶植下,在三位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带领下,筑巢引凤,汇聚高端人才,积极谋划“内蒙古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五、优化学科布局,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学科,促进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夯实基础学科

紧紧把牢,积极承载自治区五大任务中与我校学科紧密相关的三大任务,以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打造学科高峰,辐射带动学科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以生态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为支撑,以数理化、文史哲、经管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纪检监察学科等为基础,夯实学科高原,持续提升基础学科实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以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化学材料等领域为突破,全面升级改造、做强做精工科,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促进学科交叉深度融合,构建协调可持续的一流学科体系。

六、高层次人才引育并举

我校虽为自治区高等教育的“领头雁”,但受制于地缘和经济以及待遇等因素影响,内蒙古往往不是高层次人才落户的首选。但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驱动发展归根到底是要依靠拔尖创新人才,建设教育强国,要全国一盘棋,区域不平衡仍是制约教育强国的重要瓶颈,因此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和扶持,最突出的就是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按照特事特办、“一人一策”的原则落实相关待遇。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经费用于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绩效分配等方面赋予自主权,在高级职称名额分配、各级各类人才工程推选上给了倾斜。实施理科振兴计划,强化长周期培养和稳定性支持,多渠道选拔优秀学生投身基础研究。培育若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 

作为一名高校行政干部,我们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及时跟进掌握全球及国内顶尖高校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勇当开路先锋,争做事业闯将,有力有效服务好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全力推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高质量落地落实落细。

(编辑:穆瑶)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